說David Mamet劇作內的語言魅力──《勾心鬥角》演前分享會
2008年12月6日
 
 

美國著名劇作家大衛‧馬密(David Mamet),一向擅於以語言作為一把鋒利的刀,剖開在重重偽善掩埋下的暗黑人性。在劇場,語言彷彿成為一種令我們無法、亦無力去抵禦的暴力,馬密一下又一下的刺傷,讓血在劇場外繼續流淌,使本來的尋常,無法成為麻木的藉口。《勾心鬥角》的出色,必然會討論其所含的大量粗言穢語的對話,舞台上的粗言穢語應當如何閱讀?這些語言的美學何在?又如何與香港的本土語言及粗話文化互動?這個演前分享會,希望針對探討語言及粗話文化在戲劇裡呈現的各種可能性和面貌,以及討論其戲劇語言的美學意義。


活動資料:
日期: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時間:3-5pm
地點: TC2 cafe (旺角砵蘭街106號地下)
嘉賓:盧俊豪(《勾心鬥角》導演及演員)
            冼振東(《勾心鬥角》翻譯)
            黃詠詩(編劇)
            鄧小樺(文化評論人)
            梁偉詩(藝評人)

 

合辦: 阿盧製作、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留座及查詢:請致電2974 0542 或電郵 iatc@iatc.com.hk

 

《勾心鬥角》簡介:
二手店舖老板阿當與波仔,密謀做世界,準備竊取一枚古董錢幣。然而火爆惡男教頭加入後,一腳踢走波仔,反客為主。午夜,阿當和教頭蓄勢待發,波仔突然造訪,還以古董錢幣要脅二人,最終引發一場腥臊、貪婪與暴力的人性角力,但又令人忍俊不禁。一宗從未發生的盜竊案,顯露了在弱肉強食現代叢林中,適者生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