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類別 |
出版日期 | 1997年9月 |
定價 | 售罄 / Out of Stock |
ISBN | 9789628321018 |
發行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簡介 | 近二十年來香港的舞蹈發展可算是多元性,而舞蹈評論正好扮演著中介角色,把多樣化的作品闡釋給觀眾,協助他們欣賞及了解演出的精妙處,同時亦鞭策創作者創作更高水準的舞蹈。此書集十七位作者共三十篇的舞評,讓讀者能概括回顧香港舞蹈的發展。
目錄 簡論(兼序) 香港部份: 理論與歷史: 1. 舞蹈的規範與自由——從舞蹈的媒介特性看香港舞蹈的淺薄(梵谷) 2. 當代民間舞(耿婷) 3. 把舞蹈教育推展至大眾社群中(溫思華) 4. 舞在環保的足下——傳統現代何去何從?(耿婷) 5. 《進念》的意義:《百年之孤寂第三年——長征》(張志剛) 6. 是不是舞?——談《進念》及林奕華的「舞蹈」(子軍)
編舞者與演出評論: 7. 錯過了從一個時代走到另一個時代的變奏「符號」,也就錯過了「黎海寧(子軍) 8. 觸着香港深層心理的《九龍城狂人某目記》(楊裕平) 9. 兩個想飛的大男孩(簡兮) 10. 曹誠淵的《中國風.中國火》身處局(國)內的位置(施鵬翔) 11. 新浪潮之前(曹誠淵) 12. 新浪潮舞者系列(之一至五)(梵谷) 13. 快門下的靜(耿婷) 14. 從《女祭》中所見的抽象化(葉純之)
中國舞蹈: 15. 現代中國人的危機感——談舞劇《方舟》的意念與手法(周凡夫) 16. 《白毛女》——革命芭蕾的貧乏(黎鍵) 17. 革命浪漫激情不再——京港兩地觀賞《紅色娘子軍》後記(周凡夫) 18. 看遼寧芭蕾舞團《梁山伯與祝英台》(沈鑒治) 19. 中國舞劇應考慮戲曲舞蹈(黎鍵) 20. 香江夜語之舞藝評說——中國舞蹈學座談會側記(邢浪平) 21. 中國舞何去何從(邢浪平)
國際交流: 22. 舞踏裡的身體、山海塾的空間(梁文道) 23. 先來看看羅薩絲舞蹈團的《腹地》——風頭最勁又如何?(子軍) 24. 充滿欲望與幻想的東歐版《仲夏夜》芭蕾舞(楊裕平) 25. 韓國創作舞《浮魂》感人(劉玉華) 26. 逢場作戲如夢令(朗天)
圖片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