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點與線(套裝)
作者
編者
類別
出版日期
2006年5月
定價
HK$120
ISBN
9789628321612
發行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簡介

《香港電影點與線》可以看作是羅卡的自選集。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作者長談短論香港電影的心水之選;也可看成是作者進攻香港電影的「長短棍」,有輕鬆的雜文,也有專題的論文。若能擊中要害固是好事;拋出的是直線也好、曲線也好,都望能引起興趣,讓愛電影的讀者去追尋與繼續思索。

 

作者簡介
一九六零年代影癡,寫影評、編電影版、搞電影會、拍實驗影片。一九七零年代在影視界江湖行走,至八零年代中重回電影文化界,編、寫、授課。九零年代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策劃/編輯,開始研究香港/中國電影。二零零零年轉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至二零零五年中退休,再以閒遊浪蕩與讀書寫作為樂。

 

 

目錄

 

《香港電影點與線》

自序

 

第一章:根源

黎民偉與早期香港電影製作活動的再考察

《早期香港、中國影像》後記

淺談香港與大陸電影文化的互動《香港——上海:電影雙城》札記

抗戰時期的香港電影界

珠三角——香港電影文化的溫床

 

第二章:人物

布拉斯基之謎

百歲影人關文清

影劇互動的盧敦

李鐵——文采風流

童月娟八十不倦

石琪影話的情與趣

張愛玲看電影

唐書璇——戰士休息?

多面手任護花

胡金銓的執着與超越

喜怒哀樂李翰祥

龍剛就是龍剛

張艾嘉——繼續閃亮

十年磨劍許冠文

黄志強與方育平——兩極或半邊

父子兵:王天林與王晶

朱石麟在香港的幾個創作階段及其補充研究

 

第三章:年輪

戰前電影的簡樸美學

粵語文藝片的進步性與保守性

五、六十年代香港國、粵語喜劇片對比的一些觀察

原型與變異——對六部粵語文藝片的觀察

陳雲暢談六十年代粵語片界

六十年代粵語片星象與景觀

六十與九十——隔代電影的癡纏

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工業與文化速寫

 

第四章:星影

女星原型之演變

阮玲玉及其謎底戲

戲夢成真——夏夢

常青樹李麗華

四屆影后——林黛

林翠——偶像永遠青春

三公主、四千金、一山二虎

林鳳——玉女初潮

陳寶珠、蕭芳芳感動篇

性格演員話滄桑

後現代的白光

張曼玉的似與不似

光輝背後的辛酸血淚

星星的晚空

吳楚帆——最後的父形象

黃曼梨——何止是甘草

影后:走過從前

伏虎藏龍李名煬

 

第五章:潮流

眾流激匯成急流——七九回顧與展望

誰來創造潮流——從三部新電影說起

香港新浪潮:在對抗性文化中進行革新

港式通俗喜劇——但求好笑,不理格調

只談風月

龍剛八八

香港電影的愛與性——八六至八八

動感與感動——新世紀武俠片回潮?

 

第六章:風情

崇洋、懼洋與用洋

出賣色相得求個好名

電影這圈圈

電影風情畫

薑不磨不辣

情慾色香味

港產色情片的局限

從逃情、偽裝到出位——漫談女性銀幕形象的變貌

 

第七章:時評影評

港府不視電影為藝術

設立電影文化基金之議

電影是第幾類危險?

社會影響與社會批評風氣

社會風氣與藝術自由

歷史永遠青春

被禁、被剪和自剪

電影與群眾

熱戰與冷疑——九七的震盪

香港.香港——九七與非法移民

《投奔怒海》——愛與死的輓歌

《半邊人》:戲劇就是生活

香港心,《美國心》

《花城》:美麗的錯誤

《董夫人》的先鋒意義

抓錯重點未顯本色——《師爸》

諷喻、暴露、破壞、挑激——《夜車》

吳宇森的三岔口——《豪俠》

洗杞然的咖啡或茶

從寬與從嚴——表哥,你好嘢!

 

第八章:跨界

粵語片、功夫、國際性

交流與撞擊

香港電影的兩極化

楊州炒飯或佛跳牆

電影中的澳門形象——景觀與文化

混血特務片

香港買辦的舢舨

甜酸肉與清涼茶

邁向國際兩女星——楊羅娜VS張曼玉

鄭昌和——浪跡天涯僱傭兵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之道

全球化是益是損?——記「香港電影國際化」座談會

 

編後.鳴謝

 

《香港電影點與線》圖冊

自序

 

根源

人物

年輪

星影

潮流

風情

時評

跨界

 

編後.鳴謝

 

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