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在當波子蟹回來的時候
文︰陳慧兒 | 上載日期︰2006年2月1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2005/06沙田文化節籌備委員會
演出單位︰眾劇團 »
地點︰沙田大會堂展覽廳
日期︰13-15/1/200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當波子蟹回來的時候》是蔡錫昌率領眾劇團在沙田大會堂展覽廳演出的一個劇場作品。它以「漫遊式」的表演形式 ,讓觀眾可以隨著戲劇流動,自由遊走於劇場之間,帶觀眾穿梭古今的沙田。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表演手法,記得多年前的《夜探王屋》就是在沙田一間古老大屋內上演,當時也是採用「漫遊式」的表演形式。


其實今次《當波子蟹回來的時候》,把「漫遊式」的表演形式用得不錯。例如講古佬先談舊日的沙田火車,再叫觀眾閉起眼睛,藉此把觀眾帶入時光隧道,回到昔日的小漁村沙田,感覺流暢又富趣味。講述望夫石的故事時,飾男女主角的兩位演員被圍觀的觀眾擠得太埋身時,講古佬就說:「俾些空間他們發展感情喇」,既幽默而意思又貼切,如果是即興的話真更見演員的臨場睿智。事實上,演員被觀眾近距離圍觀,及面對小朋友觀眾突如其來的反應,真是很講求反應及高度集中力的,今次眾演員(主要包括梵谷、三豪子、何蕙詩、邢慧、黎超華、伍秀儀、羅佩芳、曾有珍)都做到了。而梵谷所設計的形體動作,也是簡單而形象化,可觀性高。


整個劇本其實是有兩個主旨的,其一是「沙田是我家」;其二是透過望夫石的故事及現代沙田一對情侶的故事,觀照現代人對婚姻的種種現像。


「沙田是我家」這主旨,未必能引起所有觀眾共鳴,因為觀眾未必全都住在沙田;不過演員再問道:「大家都住是沙田,是否想過是因為一個緣份 ?」這對於連隔壁鄰居貴姓也不知道的香港人來說,這番話真有如當頭棒喝。至於講述古今愛情觀及婚姻觀的主旨,兩段故事互相穿插,的確很有對比的作用──舊日的人對愛情及婚姻是單純及認真,現代的人對愛情及婚姻既複雜又兒戲。在表現手法上,望夫石故事是演來很寫實,但加插了一些寫意的形體動作,而女演員的感情流露自然,演繹女角的傷心處時令人感動。反觀現代沙田情侶的故事,雖然也算是寫實,所探討婚姻及生兒育女的問題也是嚴肅的,但對白及表達手法卻是刻意誇張及攪笑,似乎是想用一個軟性手法,去幫助觀眾消化一個嚴肅的課題。不過,最後講古佬夫婦大派為藝術籌款的宣傳單張後,場面開始有些混亂,一組組演員走來走去,令筆者摸不著頭腦,也似乎破壞了主旨的表達。然而要讚的是,眾演員演來投入生動,尤以男演員外表帶點懵懵的但又有點可愛,飾演怕女友及準外母的小男人一角十分稱職。


筆者也很喜歡完場時劇團拿出一缸波子蟹給觀眾看,那些波子蟹其實是望夫石故事裡,女角的兒子在沙灘拾來把玩的小動物,女角安慰兒子說:「當波子蟹下次回來的時候,爸爸便會回來的了。」看著那缸波子蟹,筆者不期然覺得,望夫石並不是傳說,波子蟹好像是一段歷史的佐證呢。


最後,筆者很欣賞此劇對沙田歷史資料搜集的充裕,帶觀眾漫遊了沙田今昔。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協會個人會員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