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交響曲與黃河協奏曲
文︰鄧蘭 | 上載日期︰2007年4月12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香港藝術節協會有限公司
演出單位︰香港管弦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7 - 8/3/2007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繼去年藝術節的馬勒《第二交響曲》,今屆港樂演了馬勒《第七交響曲》及《流浪者之歌》。筆者看了3月8日加開的尾場。

 

迪華特的《第七交響曲》

 

演繹《流浪者之歌》的男中音利化基斯有一把堅實渾厚的聲線,聲音亮而遠,且呼吸自然,發聲乾淨。他以不誇張的的感情表達了曲中之各種情緒,透發男中音的魅力,只是在高音區時就顯得略為薄弱。下半場的《第七交響曲》共有五章,約長七十多分鐘。首章規模宏大,木管、銅管樂器的重要位子即時見到效果,同時瀰漫全曲。在主題上,第二至四章都是刻劃夜與黑,但有所分別。第二章展示了光明和豐富的夜之景象,蠻有動感。第三章才顯出夜的靜和幽暗,迪華特的演繹裡少了一分陰森,添上更多平靜的夜色。第四章以弦樂為中心,展示了夜的柔舒泰,令人悠然神往。終章比首章更巨大,在結構上選用了多首別的樂曲的片段,如華格納《紐倫堡之名歌手》、里夏《風流寡婦》及馬勒自己的《第五交響曲》等。在結構上就出現了多次推到高潮如終曲結尾的狀態,但樂章又由初始而起,繼續推前,如是者數次。此章奔放華麗,但多次欲完未完的結構亦似和觀眾打趣兒,雖然銅管一再發揮舉足輕重的地位,亦偶有過重的毛病,整體的平衡算是不錯。迪華特的表現一如之前幾首馬勒,傾情展示了他對馬勒作品掌握之餘、亦不乏個人風格。港樂的演出,雖不及《第三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已算不俗。整首樂曲中,筆者較喜歡三章夜與黑的主題。

 

這場馬勒音樂會前,港樂還有不少演出,農曆年前演出了兩場《黃河》,筆者看了尾場。全場曲目均演奏中國作曲家的作品,除重點的《黃河協奏曲》,還包括《良宵》、《戰馬奔騰》、《紅色娘子軍》交響曲選段和民歌主題組曲等。華人鋼琴新進孫穎迪的《黃河協奏曲》,處理上較重每章的情味鋪排多於弦技的成份,音色表現不錯,但音量較弱,與樂隊競逐時間中被樂隊壓著。另一位二胡獨奏陳軍的《良宵》、《戰馬奔騰》反而利用弓弦表現了不少運弓技巧,弓法有如水上滑行,又快又飄,夠爽夠,風格獨特。港樂的「中國夜」展現了另一番風味,為中國作曲家添上一抹新的華采。

 

主流以外,積極教育觀眾

 

看《黃河協奏曲》時,港樂宣傳部的負責人坐在旁邊,談及2月25和26日港樂會有兩場免費音樂會。音樂會將透過一節30分鐘的講解和樂師示範演奏,為觀眾解構一首大型交響樂曲,將管弦樂的編制藝術及音樂創作的奇妙過程逐一展現。

講解和示範環節完結後,港樂並會演出全首作品。是次會講解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並由迪華特親自指揮,節目更會安排在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之前樂港的導賞音樂會多設在節目前45分鐘舉行,不曾有機會參與,既然時間配合,一於選了頭場欣賞。

 

約一小時的節目吸引了不少老中青的觀眾。記得二月頭,港樂才演完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和《第七交響曲》,今次在密集的檔期中仍能安排免費節目(初三、四還有四場《交響夢幻世界》),且由迪華特親自指揮,的確令人意外。何況不久前樂團才在藝術博物館舉行另外兩場免費節目,這樣積極推廣古典音樂,港樂的力和心在迪華特的推動下教人鼓舞。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藝評人、文化工作者。曾當市場推廣工作,近年專注文化及藝術之推廣,評論範圍涵蓋戲劇、舞蹈及音樂節目;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