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舞台上的「京」喜
文︰梁嘉儀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暴風雨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台灣當代傳奇劇場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4-25/10/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 »
藝術類別︰戲曲 »

《暴風雨》講述迦南國國王波布羅因為沉迷魔法,被兄弟及浮世國國王乘機篡位奪權,他與年僅三歲的小女兒米蘭達更被押到一艘小木船上,在大海飄流多天,最後流落荒島。波布羅修煉魔法多年,成為主宰小島的魔法師,以及島上精靈愛麗兒及原往民(半人半獸)卡力班的主人。

 

十二年後,波布羅用魔法安排一場暴風雨,準備展開復仇,把仇人阿龍梭、安東尼等人捲到島上,誓要對他們進行審判。另一方面,浮世國王子霍定男落難到島上,與米蘭達相遇,二人一見鍾情。最終,波布羅為了女兒,決定放下仇恨,並安排二人結婚。波布羅心中的「暴風雨」亦得以平息,寬恕了當年叛變的兄弟朋友……

 

由「當代傳奇劇場」演出的《暴風雨》,將中西方戲劇合而為一,莎士比亞的劇本,透過京劇的唱、做、唸、打表演出來,著實令人期待。此劇於2004年在台灣首演,今天──2008年,得以在香港演出,讓香港觀眾得以欣賞莎翁筆下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可以說,整個表演的佈景、道具、服裝、燈光、音效,與演員的演出、舞蹈、唱唸做打,配合得恰到好處。而令我最印象難忘的,除了波布羅的氣派、卡力班的俏皮,可說是整個舞台效果,最令人目不暇給、難以忘記。

 

第一幕第一場「魔法之書」,一場暴風雨驟然降臨,驚濤駭浪、雷聲震耳,音效包圍整個表演廳,加上燈光閃電,精靈在台上輕快走動,唱出當時暴風雨來臨的環境,觀眾彷彿置身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精靈翻動巨大布塊,造出海浪翻騰的效果,魔法師波布羅就在此等風暴下徒然出現。波布羅身上的神奇法衣高四米寬五米,衣袖配合其做手揮灑擺動,這是何其宏大、令人震撼的服裝(甚至應視之為道具)﹗出場一刻確實令人眼前一亮、心跳加速!

 

第二場「海難之書」緊接而來,在風雨交纏的音效及燈光下,一群水手在船上與波濤洶湧的大海搏鬥。大船徐徐駛出,其巧妙的設計實在令人意想不到──以人(船鳳一角)充當船頭,兩邊拉著長長的布塊以作船身。船鳳的裝扮像一隻華麗古雅的娃娃,與大船彷彿二合為一。船鳳利用京劇純熟的肢體語言,有節奏地左搖右擺,營造出大船在海浪中翻波飄盪的效果。起初我還意識不到她是活人,隨著情節推演,大船著火,各人因海難四散,舞台前方垂下兩個鐵鉤,把船鳳勾吊到半空,她在半空中緩緩拍動兩臂,我才驚覺那是活生生的一個人。這一幕是何其大膽的做法﹗

 

隨著各人遇難流落荒島,波布羅的復仇大計即將展開。第七場「貪婪之書」,精靈愛麗兒施法安排一場豐盛的饗宴引誘阿龍梭等人,舞台頓時昏暗下來,遠處傳來陣陣怪聲與光影,四隻精靈翩翩而出,令人意料之外的是筵席上的美點佳餚非由精靈扛出來,亦非由工作人員搬到台上,而是套置在飾演佳餚的角色上!一缸酒、三盤分別盛著豬、牛、魚的道具「服裝」套住角色的上半身,恰好有半個人身的大小,四種美點自舞台布幕中徐徐步出,全場觀眾無不捧腹大笑!只有阿龍梭等人被精靈的魔法蒙蔽,吃個不亦樂乎,台下的觀眾看在眼裏,想必都對往後的劇情更為期待。當波布羅施法令美食變成毒蛇蠍蛛,劇場即傳出妖異的笑聲,眾人驚慌亂竄,燈光詭異,精靈張起身上發出螢光的鬼怪圖案,節奏明快,配合得天衣無縫。

 

第二幕開始,是第八場的「奴隸之書」。被波布羅經常無情地辱罵、差遺的卡力班在台上邊哭邊唱著咒罵波布羅,更哭喊著呼喚他的祖奶奶,累了便睡倒在樹下。突然,祖奶奶破樹而出,呼喚出祖靈,並與波布羅的精靈展開大戰。舞台上呈現一場京劇的「打」戲,槍矛在台上飛來盪去,雙方在現場的奏樂伴襯下把一幕流暢的魔幻大戰呈現出來,剎是好看,更博得全場掌聲。

 

末段第十二場「和解之書」,可說是全劇最熱鬧、最華麗的──米蘭達與霍定男舉行婚禮。當波布羅一聲宣佈為女兒安排婚禮,舞台上的一切開展得很快,節奏立時明快起來,四精靈已換上新裝,色彩繽紛;米蘭達與霍定男亦披上囍服;燈光幻影般打映在舞台上,還有充滿喜慶的奏樂,兩米高象徵喜慶的道具在台上穿梭,眾人在台上載歌載舞,一片歡騰。

 

《暴風雨》絕對是令人驚喜的,無論在故事、演出、服裝道具及舞台效果等各方面。整個在香港的演出如今完結了,但一幕一幕,還有陣陣歌聲,還在我心中縈繞不斷。

 

「大專學生劇評寫作導領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2008)主辦,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策劃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