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有所指,有所失
文︰聞一浩 | 上載日期︰2008年11月24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暴風雨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演出單位︰台灣當代傳奇劇場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24 - 25/10/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08 »
藝術類別︰戲曲 »

這次新視野藝術節,看了兩個非傳統的戲曲製作,《暴風雨》在內容上取西經探新路,《梁紅玉》嘗試於形式上,在現代舞台演上戲曲程式。加上台灣月的《樓蘭女》,是不諳曲藝的我少有的戲曲月。

 

台灣當代傳奇劇場總監吳興國是勇於為戲曲找新路的人,多年來以西方戲劇經典來豐潤中國京劇的內容,又或者可以說,他以京劇精巧而寫意的藝術來為西方戲劇尋找新的方向,誰是因誰是果,其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為彼此帶來更多的可能。多年前的《慾望城國》是難得的佳作,在莎劇與京劇間找到叫人貼服的平衡。而另一聞名已久的《樓蘭女》,則是當代傳奇劇場更貼近西方戲劇程式的嘗試。

 

《暴風雨》是吳興國改編莎劇系列的又一嘗試。這齣四年前的作品,請來合作過電影《青蛇》,以特技聞名的電影導演徐克執導,自然叫人有所期待。可惜,徐克為吳興國舞台注入的新元素,大概就只有波布羅站著的高台,以及開首那三兩分鐘的短片。或許與成本有關。不過,波布羅的魔法島理應能夠容納更多的天馬行空。

 

我不是說《暴風雨》的舞台不好看,說回來,舞台設計的視覺元素還是很高,機械裝置還是不少。可是,看不到這一切與內容的有機結合;而內容,即故事鋪排並不順暢,戲曲與民俗藝術運用的不協調,才是看得人昏沉的原因所在。《暴風雨》用上了頗多的台灣歌仔戲,如阿龍梭等人流落魔島的幾場,在場口設計上仍未理順,令人有硬滑稽與突兀的感覺,打斷劇情推進,擾亂了戲劇節奏。而配角演出的失準,如拋槍失手,也是叫觀眾無法投入演出的原因。

 

本來不明白為什麼吳興國會有這樣的處理,看場刊吳興國的創作自述時,才知道《暴風雨》對現實原來有所指涉。時值台灣總統大選,本省外省等問題又再擺到台前,民俗藝術走上台可能是思考的結果;而最後,「決定忠於原著」的改編者大改了結局──波布羅撮合外來的/在天的愛麗兒與本土的/在地的卡力斑,是吳興國對現實的良好願望,而不是劇情上自然的發展。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劇場旅人,看舞寫舞,舞蹈文章散見報章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