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態畢現的東宮西宮第六回──七彩包青天
文︰陳瑋鑫 | 上載日期︰2008年4月1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辦︰進念.二十面體
演出單位︰進念.二十面體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11 - 20/1/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從二零零三年開始,一向以前衛實驗見稱的「進念.二十面體」推出了「東宮西宮」系列,以嬉笑怒罵的形式去探討當時社會及政壇上的光怪陸離事,叫好叫座之餘,也為「進念」打開了一條新路線。踏入零八年,「東宮西宮」系列推出了第六集《七彩包青天》,導演胡恩威再度帶領相同創作演出班底,嘗試探討民主、法治及教育等議題,也花了不少筆墨去介紹基本法及國家憲法。可惜無論是眾演員的身體狀態,抑或是表演形式,皆疲態畢現,缺乏神采。

 

《七》劇秉承「東宮西宮」系列傳統,是一個有承擔、有誠意的公民教育演出,是次更找來學者及議員與觀眾作演後分享。可是「進念」一向利害的劇場意象似乎未能在劇中好好發揮,整體空間調度亦見呆板。特別是在第四場〈迷:香港七大奇案〉,兩位演員模仿無線電視節目《迷》中的主持人,以類似相聲形式一唱一和大談本港一些有趣案件,但過程無甚變化,重覆冗長,即使演員如何努力扮鬼扮馬,亦不足以掩蓋形式上的乏善可陳。第九場〈八重奏〉延續系列中總會出現的輪流向觀眾演說模式,但這次在背後的不再是香港政府架構圖,而只是空白的投映間以瘦弱紅色簡體字幕。影像上震撼力大減之餘,大部分內容更是有關中國國家憲法的條文,筆者就留意到身旁之前不斷大笑的中年觀眾頻頻看錶了……

 

胡恩威在場刊內的導演的話以「雙眼在痛」為題,談到他在創作《七》劇時因雙眼感染細菌而痛苦不堪。我絕對希望這是這次演出失去了豐富舞台效果的主要原因,要不就真是太唏噓了。還記得過去「進念」的演出常會提及「形式就是內容」,如果《七》劇的表演形式就是它的主要內容,我真不敢想像胡會帶領「進念」繼續走向一條甚麼路。

 

事實上,自從胡恩威與林奕華分道揚鑣,不再共同編導創作「東宮西宮」之後,最近兩集都給人停滯不前之感。這與缺少了一個靈活思辯的腦袋及少了一對利害眼睛不無關係,但歸根究底其一班創作演員的疲態還是最致命。

 

筆者看的是1月18日晚上的演出,就當晚所見,兩位主要演員陳浩峰及陳淑莊都不在狀態。引吭高歌的重任依然放在前者身上,但總覺少了點神采;後者繼續發揮其驚人記憶力,背誦出一條條法律條文,只是相比過去幾集也欠驚喜,而且聲線帶點沙啞,不知是否經一輪選戰後,過勞而影響發揮。整體上各演員明顯少了活力,在偌大的葵青劇院舞台上更見力量不足。

 

雖然筆者對《七》劇整體有點失望,但劇中針對熱鬧時事,呼應當下社會議題的用心還是值得繼續鼓勵。〈一路帶動普選〉一場以改編港鐵宣傳歌,與《國際歌》二部合唱就甚有意思,也最有效果。尾聲〈香港家書〉中的錄像也保持水準,依然出色,馬立賢應記一功。寄望下一集「東宮西宮」會是一齣更悅目、充滿活力的劇場演出,延續其港式公民教育劇場路線,在劇場表演、國民教育及娛樂性等方面有更佳的平衡。


(原載於2008年 2月第25期《城市文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資深藝評人及表演藝術研究者,自1998年起於港澳不同媒體上發表有關劇場、舞蹈及視藝等評論與專題文章。曾任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2015-2017)及香港舞蹈聯盟《舞蹈手札》編輯(2020-2021)。現職大專講師,並分別為香港舞蹈年獎、香港小劇場獎及 IATC(HK) 劇評人獎評審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組顧問及舞蹈、戲劇、藝術評論界別之審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