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犬鐵路的默劇之旅
文︰陳慧兒 | 上載日期︰2008年7月29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節目︰黑犬鐵路 »
主辦︰黑犬劇團
演出單位︰黑犬劇團 »
地點︰藝穗會劇院
日期︰11 - 14/6/200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黑、犬,加起來就是「默」,黑犬劇團的成立宗旨,正是推廣香港默劇的發展。筆者在2008年6月13 日,於藝穗會欣賞了黑犬劇團名為《黑犬鐵路》的演出。趙堅堂(阿堂)身兼這次演出的導演、創作及演員;整個演出,大部分為阿堂的獨腳戲,部分加入其他演員。

 

這次演出也搞搞新意思,觀眾剛走進劇院,工作人員便說「歡迎乘搭黑犬鐵路列車」,並派給觀眾每人一張《黑犬鐵路》的「車票」,上面寫着7個車站名(亦即7 個默劇片段的名稱),饒富趣味。這7個車站分別是:

 

(1)伯伯x地鐵

 

這段戲講述手持柺杖的彎腰老伯之地鐵歷險記。老伯步履蹣跚地想走進車廂,但車門總是很快便關上,他幾經辛苦,才能掙扎上車。車廂內誰也不讓座,而他也見到不同的眾生相。當然,全部角色都是由阿堂一人獨力分飾。筆者認為最好看之處是阿堂演活了老伯出入車廂的狼狽相,也鮮明地道出了地鐵的設計其實不大適合老人家乘坐。至於阿堂演出車廂中不同的人在裝睡、化妝、打機、情侶面貼面擁吻等,均是觀眾司空見慣的情況,不難引起觀眾共鳴。但由於主角老伯和其他角色沒有太多直接回應或互動之關係,因此角色雖時有轉換及形體動作雖時有不同,卻發展不出甚麼戲劇性或張力,反而略嫌角色眾多而紛亂,失卻焦點。

 

(2)醒獅與大頭佛

 

這是一個頗具野心之作。何解?醒獅與大頭佛這兩項相關的中國傳統技藝,一向予人的感覺是色彩繽紛、氣氛熱鬧及極富動感,但阿堂的衣着簡單(白色帶黑邊長袖衣服配以紅色手套),單人匹馬便要演活大頭佛帶領醒獅的場面,實在很難,阿堂挑戰高難度,演來也只是中規中矩;雖有傳統的醒獅鑼鼓音樂配合演出,也有點沉悶。其實箇中原因是,傳統醒獅的精彩之處,是由兩人前後配合,兼有活潑跳脫及高空難度的動作。但由一人以默劇形式表達,礙於個人的肢體語言有限制,難以把醒獅動作生動細緻地呈現出來。

 

(3)新聞雞起舞

 

阿堂演繹出都市人每朝都是早起,刻板式地做著梳頭洗臉及上班的動作,令觀眾感到共鳴。有趣的是,舞台後面出現一隻公雞的平面紙/木偶,加上雞啼之聲,令筆者聯想起都市人與大自然的疏離,因為我們只有鬧鐘、沒有曉雞司晨。

 

(4)籃球小子

 

這是多個平面紙/木偶﹙偕紙/木偶師﹚與阿堂的演出,把紙/木造的平面籃球轉動便營造出打籃球的舞台幻覺,玩出趣味。籃球小子仰頭迎接一個個不同的平面紙/木偶,時而是白雲、波鞋、公雞,很富浪遊與夢想的情懷。

 

(5)我是一隻自由的蚊

 

這是筆者最喜歡的片段之一。那用黑布圍攏的五呎乘五呎狹小空間,化身為一個地鐵車廂,四方八面一隻隻手握着一支支縱橫交錯的扶手,表達出繁忙時間人多擠迫的情況。更妙的是,阿堂只露出頭部,扮演一隻蚊子,卻被人手重重圍困,兼要還被臭屁襲擊,無處容身,顯得車廂是「插蚊都插唔入」﹙而不是「插針都插唔入」,真有趣﹚,而且一般默劇多數是虛擬出「人打蚊」的場面,而不是「蚊咬人」,因此極富趣味及幽默感。

 

(6) 頭痕痕

 

這是筆者最喜歡的片段之二。仍是那用黑布圍攏的五呎乘五呎狹小空間,換了另外三個演員。三個演員大部份時間只是露出頭部來演戲,效果卻出奇地好。第一位演員先單獨出場,把頭部突出於長方型的狹小空間,彷彿頭部就是依附在一條橫線上。接着,第二個演員加入,第一個演員以面部的表情及頭部的移動來表達出對第二位演員的敵意,然後彼此化敵為友。第三個演員再加入,之後那條橫線突然傾斜,三人頭部隨之滑落,看似一個疊着一個,被壓在最底下的顯得極辛苦,三人除了竭力不讓那條線傾斜外,還要搶着佔據最高亦即是最舒服的位置,三位演員無論表情和走位都很精彩,也暗諷出人類為生存空間而爭鬥,即使死剩個頭也要鬥一番。

 

(7)苦路

 

這是最後一個片段,既然名為苦路,氣氛也是最為沉重。一位全身穿黑衣裙及臉罩黑面紗的女子出場,阿堂在悲情音樂之下走着苦路,其後他倒下,女子緩緩地走過來安慰/照顧他,最終音樂轉為輕快,阿堂走的路也變得輕快了。當中頗有點耶穌基督走苦傷道的況味,卻無特別精彩之處。

 

全劇結束後,阿堂請觀眾留步,教觀眾如何做默劇。原來黑犬劇團還舉行默劇班,有興趣一嘗做默劇的人士真是不能錯過。


(原載於2008年7月第30期《城市文藝》)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協會個人會員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