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美麗連繫之感
文︰李伽辰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美麗連繫 »
主辦︰香港話劇團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4-29/3/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不知道是不是應了「亂世出英雄」這句話。導演們總是能夠用高於凡人的眼光,將人們的不快樂搬上戲劇舞台,而這些不快樂又往往以金融海嘯這個「亂世」為緣起。《美麗連繫》這部話劇是「香港話劇團」與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合作的,緊跟時代步伐,密切關注社會問題,試圖以救世主的姿態將人們從水深火熱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我想這部戲的出發點一定是極爲善意的。但作爲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成品,則明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劇中共出現了11個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有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當偶然的巧合將他們連繫起來的時候,一個人的問題就變成了另一個人的解藥,如此相互拯救,直至大家的結局都算得上完滿爲止。

 

故事中出現11個人物本身就有些難處理,何況並非所有劇情都交待得清晰,我也是看得雲裏霧裏。主要人物有以下這些:

 

睡公主,青蛙王子:廣播劇中的人物;

 

小君:墮胎少女,住院治療中,聽廣播劇;

 

小J:小君的姐姐,為鼓勵妹妹抗戰疾病而為她寫劇本;

 

Iven:小君的男友,聽不見電話鈴聲,夢游;

 

子俊:電台編劇,厭世,失眠,趴在地上聽聲音才能睡着;

 

Jason:拉大提琴的自閉男孩,希望與外星人取得聯繫;

 

雯姨:Jason的母親,醫院護士;

 

植物人:偷渡人,被警察(江叔)開槍,住在小君隔壁病房;

 

江叔:警察,本打算自殺,後在醫院照顧植物人;

 

John醫生:小君的醫生,盡力幫助子俊,最近出現幻聽

 

整個話劇分爲上下兩場,上半場的重點是交待人物的痛苦,而下半場則是建立人物之間的聯繫,從而解決這些痛苦。實話說,看完上半場之後我便開始擔心接下來這個故事將要如何進行,因爲故事講得支離破碎,很多情節欲說還休,也許導演想要製造的就是這樣的懸疑效果,但又完全没有懸疑故事應有的緊湊和嚴謹。塑造每一個人物所花的筆墨相似,看不出想要側重於其中的哪一個。到了下半場,人物的關係發展成了這樣:

 

小君幫助John醫生發現幻聽是由於對某一特定頻率的聲音敏感,來源是江叔在隔壁房間的聲音;

 

Jason一直呼喚的外星人原來是小君和Iven;

 

Iven決定離開小君,因爲他有嚴重的夢游症,每天都不知道醒來之後自己身在何處,因此無法對小君負責;

 

子俊收到Jason錄了琴聲的磁帶,發現他趴在地上聽到的聲音的來源:是小時候和姐姐一起玩遊樂場的蓮花杯的音樂;

 

John醫生給子俊的姐姐撥通了電話,子俊終於走出厭世情緒;

 

江叔在照料植物人的過程中重拾生活的信心,並與作爲護士的雯姨走在一起;

 

小君的生命在眾人的陪伴下結束;

 

小J在走上最高一層的舞台脫下衣服,她有一個發光的身體。

 

在人物之間建立的連繋上也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首先,上半場零零散散的故事總要有個了結,便有了刻意而為之之嫌。John醫生、子俊和子俊姐姐的關係我是没看懂的,小君如何發現John醫生幻聽的原因也未説明,小君和Iven作爲外星人在Jason面前出現也需要進一步解釋,小J展示了自己會發光的身體目的是否為了説明自己也和他人一樣有缺陷,而這又有何必要呢?總之故事的結尾太禁不起推敲,太缺少信服力,反倒把整部戲推到一個尷尬的位置,不算現實主義,又說不上魔幻,若說是現實與魔幻的結合,亦結合得不夠到位。

 

舞台的設計可以說是力求標新立異,左前部一個弧形高台,後面是右高左低的斜坡,再後面還有兩層高出舞台很多的平臺。這樣的空間似乎更容易與燈光結合而營造不同空間交錯的效果,然而對於這場戲來説,如此的設計反倒有些畫蛇添足。劇中人物眾多,我認爲要表現人物所處的不同空間可以採用燈光的變化或者適當的增減舞台道具,而事實上如此複雜的舞台也没能表現出一些較爲重要的空間,比如子俊趴在地上睡覺,就十分需要一個有説服力的場景;再比如小J和子俊在十字路口穿梭的一幕,也稍嫌薄弱;另外病床上的小君由斜坡下面推出來,着實有些欠考慮。

 

我更加不能認同的是三面觀眾的想法。演員的走位是既定的,於是就應有一個最理想的面對觀眾,與觀眾交流的狀態,而坐在舞台三面的觀台中,總有一兩面的觀眾是只能看到演員的背影,聽到繞了180度之後傳來的聲音。演員的聲音本身也不是有穿透力到可以繞半個圈仍能保持清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觀看效果。

 

舞台與情節共同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没有明確觀眾在戲中究竟處於怎樣的位置。三面舞台給人的最初印象似乎是可以更接近演員,更深入地看到情節發展,但矛盾的是,觀眾無論坐在哪裏都只是旁觀別人的故事,没有想像空間,没有感同身受的體驗。台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叫苦不迭,沒有任何多餘的性格,只有放大了數倍的痛苦。既然沒有成功地塑造人物性格和内心的變化,他們的痛苦再強烈,我們就是感受不到,想要同情想要理解都無從下手。再加上精力都用來努力分辨聽不清的台詞和弄懂不明所以的關係了,最終只得在曖昧不清的節奏中昏昏欲睡。

 

司徒導演在演出之後的座談會上說,不能用觀看一般話劇的方式觀看《美麗連繫》,說若是没有感覺就解釋不到。可是您又把它的目的定位在解救大家的痛苦啊。看得出導演對這部戲很滿意且很欣賞。作爲一個沒有被打動的觀眾,我只能說《美麗連繫》這部戲太不成熟了。

 

「尋索戲劇和生命的多角度賞析──主題作品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話劇團合辦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李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