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案發現場
文︰陳鈞至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7 - 19/4/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正如不少媒體報道,《下一秒》及《案發現場》是兩個風格迥異的作品。《下一秒》以雲為題,以即興方式配合現場音樂,創造出一關聯/不關聯的片段。《案發現場》的故事性比較強,以歌舞展現偵探尋覓兇案真相的過程。這兩個作品,一個虛無,一個實在;一個難明,一個易懂。

 

先談《下一秒》。雲是水的其中一個形態,所以舞劇中提到此刻的汗水化為下一秒的浮雲這種意象。雲是變幻莫測的,有時它會化成不同的形象,頗堪玩味。它的有無黑白以及它的形態,同時反映著天氣,並且與天氣一樣難以預料。但是否因為這樣,所以編舞選擇了即興以及現場音樂這兩種表現方法呢?雲的形成以及變化,有著一定的法則。這次的即興以及現場音樂雖然未至於雜亂無章,但卻和雲的變化一樣難以掌握,這也許是演出的其中一個成功之處。可是,若果雲是一個延綿不斷兼深不可測的連續體,那麼這次編舞的則把雲割裂了。在一幕幕舞蹈中,舞者的肢體是有趣的,邱立信擔綱的現場音樂也是精彩的,佈景、服裝、燈光、及投影等其他元素也有可取的地方。可是這些東西所形成的集體卻沒有展示出足夠的層次去承托雲這個母題。當中一些段落亦曝露創作團隊想像力不足的問題。例如運用了投影把沉積雲的資料灌輸給觀眾,以及該段落完結時那被台上 trap door 「吸走」的投影等。

 

相較之下,《案發現場》由於故事簡單,所以觀賞經驗便變得更純粹,更能集中在舞者的舞蹈之上。

 

布洛( Edward Bullough )等「心距說」論者的認為,審美關係是建立在觀眾與審美對象的距離之上。這種距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遠,並且受作品本身的形式以及觀眾的個人經驗所影響,於是乎有著一種相對性,而非處於絕對、特定的位置。

 

James Michael Friedman 認為距離太近是觀眾的問題,而距離太遠則為創作者的問題。

 

看這次演出,我發覺一個有趣的現象。《下一秒》是一個抽象的作品,可是我卻一味要發掘片段之間的關聯,反而構成觀賞的障礙;而《案發現場》是一個較寫實的作品,由於故事簡單,我反而能集中欣賞舞者的動作。這也許是我作為觀賞者的錯誤。正如林懷民所言,看舞蹈不一定要看懂,只要感受就行。

 

這個演出對觀眾來說其實是一個相當豐富的經驗。《下一秒》的抽象及《案發現場》的具象,展示出舞蹈藝術的多樣性。與此同時,編舞對劇場空間的妙用,使觀眾儼如置身於一個 site specific 的演出之中。或許無心插柳,或許有意為之,《下一秒.案發現場》對觀眾來說,特別是初看舞蹈的觀眾來說,絕對是寶貴的經驗。

 

「看舞‧析舞‧論舞——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和香港舞蹈聯盟合辦及統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新進藝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