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秒.案發現場
文︰李春紫 | 上載日期︰2009年8月17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城市當代舞蹈團
演出單位︰城市當代舞蹈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日期︰17 - 19/4/2009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下一秒.案發現場》是由兩位「城市當代舞團」的新晉編舞家,分別是黃狄文和龐智筠,各自創作出兩個風格時空迥異的作品,創作者先在《下一秒》先翻出一個筋斗雲,帶領觀眾遨遊遼闊無邊天空,以獨特的舞台效果,即興音樂,探索雲朵的變化莫測與自由自在,幻想白雲的重量,體驗無重狀況下的風光,正當忘形之際,筋斗雲突然消失,於是身子從雲端直墜,落入黑色的漩渦之中,醒來才赫然發現自己原來是置於四五十年代百老匯式的歲月,華麗而陳舊的《案發現場》,跟隨探長追查關於情殺的案件。一反以往偵探故事橋段,撥開迷霧的過程沒有血腥懸疑或驚險重重的情節,卻以詼諧幽默風格,錯置時序代替。讓觀眾在一夜之間經歷天上人間的面相。

 

下一秒:天上浮雲的任何想像

 

白雲飄盪於了無邊際的天空,時而聚合時而離散,它的變化莫測自古以來不知引起了多少藝術家的妙想,成為了創作靈感的來源。這一次黃狄文以舞蹈展示雲朵在一轉即逝間的持續變化,為了呈現出雲的輕盈,編舞者在舞蹈中以流線的動作,追求輕盈的感覺,開場之時,一眾舞者在階梯上雙腿屈曲,雙手跟隨音樂節奏左右垂擺,徐徐地走下舞台,一切都是摘取自日常生活之中,感覺清新自然,後來五名穿著厚大毛衣的舞者,在台下慢慢攢上舞台,在笨拙之中又顯得幾分俏皮,他們舞姿輕鬆,身體的動作柔軟,配上繚繞的手勢,不難發現創作者以手部的不同姿態,來展現出白雲的輕柔,變化之多,彷彿生命中許多的歡喜離合都流竄在柔指之中。

 

即興的現場音樂和預制的錄像是此劇的特色之一,筆者認為現場邱立信的即興音樂,的確為本劇生色不少,他除了以多種樂器作即場表現,更混入了人聲,時而喘息,時而低吟,時而呢喃,像是毫無意識的音頻,一切彷彿出自於天籟之音,回歸到人類還沒有發展到語言的時期,展示出隨意又混然天成之美, 觀眾除了沈醉在輕柔的舞姿之中,亦為超卓現場音樂感到讚嘆,但是有一點筆者是懷疑的。創作者企圖用即興的音樂來表現浮雲的隨意和無意識,但這種音樂又能否與預定的舞步作交融和諧的結合呢?邱立信躲在鋼琴的背後,忙於即席表演的各種的樂器人聲,他到底能否看到舞台中的舞者,並且作出配合的音樂。在這個表演中,我好像只看到音樂和舞蹈不相融的組合。

 

不過創作者以多角度的視點來呈現雲朵的多個面相,的確值得一讚。背景音樂是繁華喧囂的城市馬路聲,舞者吊著鋼線在一垂直的背景板上,狀似過馬路的。觀眾彷如置身於高空,鳥瞰人間的沸騰。此外為了把鋼線升高至天花,創作者巧妙地以一位舞者做出機械性的動作,來把配合鋼線上的物理性機械聲音。但這生硬呆板的舞蹈,除可修飾鋼線升高的噪音外,背後對主題的關係,筆者則無法考究。

 

案發現場:活化封陳的百老匯探案

 

一個驚慄懸疑欠奉的偵探故事,將會為觀眾帶來何等程度的感受呢?創作者嘗試「不是敘述一個偵探故事,而是將偵探小說中一些經典場面片段組合起來,舞作中除了『探長』一角特定由一位舞者扮演之外,其餘舞者都會同時是死者、兇手、幫兇……。」1,表演的序幕以舞蹈動作扮演樂團演奏,之後一陣悠揚的百老匯音樂,磁性的嗓子,不疾不徐的唱腔,歌舞在昇平的氣氛下,似乎隱藏著重重殺機,三男一女在舞台上跳著森巴的舞步,輕快的肢體動作中,爭執掙扎到近乎失控。兜兜轉轉之中,卻不曾出現像偵探小說血腥場面,但很明顯這是一件關於情殺的兇殺案。

故事的高潮來到了探長在思索案情一幕。坐在舞台旁邊沙發上的他,正在把玩一根香蕉,試圖由香蕉出發,想出兇案的線索,突然一個男子由梯間走下來,經過探長並在腰間掉下一把手槍,該男子不慌不忙把它拾起來後,然後若有所思的兩人對望住。音樂響起了,一眾舞者走出舞台,手持兇器:繩子、手槍、刀械,跟隨音樂跳起了節奏輕快而又帶點俏皮的舞,他們的表情非但不暴戾,相反神情自若,理直氣壯。此一幕的畫面結構虛實交錯,實的是沙發上的探長,虛的是舞台上手持各種兇器的舞者,他們皆是探長意識的一角,到最後,探長手上的香蕉被自己及五位的疑似兇手吃掉,整幕無論是舞者的舞姿、表現、走位,表現手法都灰諧幽默,帶起許多趣味,引得整場觀眾哄堂大笑,它以百老匯式的音樂貫穿全場,而百老匯音樂劇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具娛樂性,再配合輕鬆詼諧的風格,兩者實在配合不錯。

 

兩個作品氣氛輕鬆,相較於同一為舞團的編舞家黎海寧或邢亮的作品大相逕庭,他們的手法較為沉重,探討主題豐碩深邃,這意味著「城市當代舞團」在朝向多方面發展。

1 http://www.gdwht.gov.cn/shownews.php?BAS_ID=21973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李春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