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主義」劇場
文︰草木 | 上載日期︰2004年4月26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狄龍潤發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灣仔劇團
演出單位︰灣仔劇團 »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日期︰19 - 21, 26 - 30/3/2/2004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潘惠森的作品一向留給觀眾很多空間去閱讀,而且有其獨特的幽默感。他擅於從生活出發,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放進一個荒誕的環境。他亦曾經撰文解釋他常常故意把大量的生活上的「語言雜質」滲進劇本裏,角色很多時會語無論次,但這些「語言雜質」正正令到語言有生命,令到角色有生命。

 

但「語言雜質」不可能是憑空想像,一定要經過大量生活的觀察,所以潘惠森的劇本貌似荒誕,情節天馬行空,其實是非常寫實,反映著香港社會的變化。劇中人物的刻劃非常細緻,尤其是最受經濟衰退轉型影響的小人物。不過最近年多我有一個感覺,潘惠森劇中的男女角色如何面對生活是有很大的差異,性別成為劇中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最明顯的一次相信是《宋江採花》2002版,可說是一個性別實驗。全劇沒有一個女演員,無論男女角色都由男演員演出。剛剛和灣仔劇團合作的《狄龍潤發》的性別觀察也是非常明顯。「狄龍潤發」是劇中主角保良(陳淑儀飾)和學強(陳曙曦飾)的外號,正是經典男性江湖電影《英雄本色》的兩位男主角。但無論是宣傳海報中的形象,還是在劇中的主角出台,都充斥著反諷的感覺。雖然同樣奏著《英雄本色》的背景音樂,穿著同樣的招牌服飾,當年何等英雄的狄龍潤發,今天二○○四年淪落到在一座舊唐樓作困獸鬥。

 

引發這一場你死我活的龍爭虎鬥是一件六年前的積怨;一九九八年某日,保良與學強在油麻地梁記茶餐廳中決裂,學強拿了保良的一包東西後失蹤。保良一直憤憤不平,覺得學強起了他的尾注,令他潦倒至今。今天保良終於在沙田中央公園廁所找到了學強,並且把他帶回家對質。

 

全劇是發生在保良家中,佈置很寫實,有殘舊的家具和滿室的雜物;連舊唐樓常見的簷篷也是佈景的一部分。不過它也有荒誕的元素,保良家其實是一個拳擊擂台,摺椅、米袋和沸水,都是兩人困在台上惡鬥連場的武器。

 

兩人在台上不斷埋怨負資產、董建華、禽流感等種種迫人的生活狀況,保良甚至收取妓女五十元作為借房間接客的報酬。但當學強無法開啟一度沒有鎖上的大門離開保良家時,象徵困局的來源可能是他們本身。更諷刺的是他們打到你死我活,為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陳年往事,學強埋怨保良奪去他心儀的對象。同一時間,妓女卻在房內努力超時工作,還會運用在演技課程學到的技巧,提供增值服務,可以看到她適應環境的能力。編劇用上狄龍潤發這兩個最男性化的象徵──大量粗言和不雅用語、用暴力解決問題、講義氣要面子,對比妓女運用女性的身體謀生,突顯性別在這個社會環境中的差異。雖然大部分時間,男性的形象是很不堪,連所謂義氣也是不外如是;不過到劇終之前,都給男性一點面子,上演一幕英雄救美,保良把企圖行劫的嫖客擊倒。

 

不知這個作品算不算所謂「男性主義」,可以肯定的是潘惠森對性別的特質和差異甚為敏感。雖然男性特質似乎在現今的社會,並沒有甚麼優勢,但故事的結局依然肯定男性特質的價值。這和「女性主義」作品肯定女性特質的價值互相呼應。

陳淑儀和陳曙曦身兼導演和主要演員,在台上不斷互相毆打,有觀眾甚至擔心演出中途會受傷,絕對是非常賣力。至於表達男性的無奈感受,除了編劇細緻的對白外,兩人的演技實在精彩。陳慧仙飾演的妓女,演得很放,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劇中的現場敲擊不但提高了戲劇效果,令兩人的打鬥更加燦爛,還增加全劇的節奏感,也有分場轉景的功用。最可惜的是似乎因為演出地點較為偏僻,不少愛好戲劇的觀眾忽略這個灣仔劇團用心用力的作品。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