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WAVE與小劇場初探
文︰陳慧兒 | 上載日期︰2002年3月31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香港藝術中心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日期︰5 - 31/1/2002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2002WAVE次世代劇場已圓滿結束,這次是筆者第三度作為WAVE的藝評人,而今年更獲安排觀看「靚春三角柱體」的綵排,看的多了,想的也多了,不禁問自己:小劇場是甚麼?

 

小劇場是甚麼

 

顧名思義,小劇場是一個小型劇場,相對於大劇院, 它容納較少觀眾,適合作一些小型演出。業餘或新晉小劇團,由於資源有限,公開演出的機會不多, 參與WAVE,便能獲取資源及支援,讓他們專心一致地創作,在較充裕的條件下作小型的公開演出,從中汲取經驗。觀眾走進WAVE的小劇場, 又可以期望看到甚麼樣的演出呢?

 

筆者認為, 小劇場的場地不大, 觀眾較少, 舞台與觀眾席的分界可以很模糊,而演員與觀眾的距離較近, 彼此的互動關係可以很強烈,當中有很多有趣的元素可供試驗。因為, 小劇場可利用的實用面積雖然不大,但在藝術層面上, 創作者的探索空間其實是無限的。如能發掘小劇場的特質, 將之融入劇場作品中, 作品的可觀性會增強。今年參加WAVE的隊伍, 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

 

2002 WAVE 作品與小劇場的關係

 

「墾井聚」的《陷家橙》,要觀眾入場時,從一條白布做的通道彎腰鑽進小劇場去, 進場後, 觀眾只能坐於地面的白色階磚上。海潮等試圖將整個劇場變為一個封閉, 對觀眾的自由有所限制的空間,藉此重塑出六四時天安門廣場上的情狀。這是一個很有野心及目標的嘗試, 也善用了小劇場的特質。不過《陷家橙》創作建基於卡夫卡《蛻變》的文本,《蛻變》描述個人微觀的變化, 但六四是歷史事件, 令人較易聯想到國家的宏觀變化;《陷家橙》中哥哥一角的變化, 跟這種宏觀變化是否可堪比擬, 是一個疑問。

 

「形相軸」的《兩種不相關的生物在擁吻》,將小劇場化作一個抽象的空間, 兩位演員三豪子及吳麗卿不時戴著面具,模仿一些不知名生物在爬行, 觀眾在觀眾席上俯視, 就彷彿身處一個史前或未來的不知名世界。 由於演員有很多細膩的形體動作, 因此頗適合在小劇場演出。比較可惜的是, 對白及獨白的設計雖見編劇三豪子的努力,但卻嫌寫實及說理味重, 不夠抽象及開放性, 難以配合小劇場的抽象佈景去擴闊觀眾的想像空間。同時, 全劇想講的訊息太多也太零碎,觀眾不易掌握全劇的主旨所在。

 

「瘋竇」的《煙幕,早安NICE TO MEET YOU》的燈光設計很出色,不但配合故事的發展,色彩運用得宜,光暗有度,有時甚至將舞台及觀眾之間的界線取消,帶觀眾走進劇場內的世界裡。在其中一幕,演員於昏暗的燈光下投射電筒,用手捉著牆上光影, 意味著想捉緊一線曙光, 意境很美妙。同時, 冰冰(身兼導演)、梁慧欣、李海欣及THIU等四位創作演員也做出多組靈活多變的形體動作,在舞台調度方面也頗能善用整個小劇場。不過, 四位演員的能量發揮有高有低, 四人同時做著同一種動作時, 因為有所比較, 能量高低立見, 屬美中不足之處。

 

「靚春三角柱體」的《塞高羅積高‧艾斯勃理文及燕菲雅塔》,將小劇場當作實驗室,將令人討厭的事物搬上舞台,考驗觀眾的忍耐力。這不單是一個小型劇作, 更是一次有目標的小劇場實驗。筆者認為,觀眾未能在觀看演出時產生強烈的討厭感, (詳見筆者於大公報2002年1月29日文化版《「靚春」在劇場做實驗》一文), 其實是因為「靚春」等幾位大專學生的劇場經驗尚淺, 未能將劇場的娛樂性和實驗性相融合及相平衡, 於是在演出的上半部, 演繹了他們認為是生活上令人討厭的處境,雖不乏娛樂性, 卻沒有形成一股壓力, 令觀眾產生足以被測試的討厭感, 於是待到下半部的劇場實驗, 觀眾的情緒仍是未到達可供實驗的階段。其實在慣常的劇場規律下, 觀眾總會感到一定的安全感的, 如何挑戰劇場規律但又達到劇場美學的效果,相信值得「靚春」繼續嘗試。另外, 在觀看「靚春」綵排時, 知道他們其實是沒有導演的, 觀乎他們在正式演出時的節奏及舞台調度, 可看出一些不足之處, 或許有導演參與會較理想。

 

「福嬌」Fok-Q的《+02》、「Local Walkers 」的《超人SUPERME》及「好朋友製造」的《男人四十仲戇居之愛情砵仔糕》,相對上面四個作品來說,沒有刻意發揮小劇場的特質。「 福嬌」和「Local Walkers」 的演員演技較參差及幼嫩, 在小劇場演出是磨練身手的好機會, 「好朋友製造」的演員相對演技較老練,大部分演得夠放, 有條件在地區性的劇院演出,若以劇團的實力而言, 實可期望他們在《男人四十仲戇居之愛情砵仔糕》作出與小劇場特質有關的新嘗試。雖然,這三齣作品都沒有刻意去發掘小劇場的特質,但也是有其獨特之處。

 

「福嬌」Fok-Q的《+02》的創作者是七個年青人, 他們擁有不同背景但都曾經參與進念「多媒體實驗戲劇教育計劃00-01」。 有趣的是, 《+02》中有幾幕很富進念的一貫風格,如演員沒有表情, 演員輪流發問一連串的問題等;但有幾幕卻完全沒有進念的風格, 演員採取寫實的風格演繹。這樣,整個演出的風格有不統一之弊, 卻可看出這群年青人即使都曾經接受過同一種的劇場訓練,但也有不同取向。如何將眾團員所學的各類劇場訓練融會貫通,加以協調, 創作出風格統一的作品, 也許是「福嬌」Fok-Q的未來方向。

 

「Local Walkers 」的《超人SUPERME》,以反省如何成為超越自己的超人(SUPER ME)為主旨,是一個有意義的作品。惟演員的演技較幼嫩,難以駕馭《超人SUPERME》這個充滿荒誕色彩的劇本。劇本講述三個原本有信念成為超人的青年, 最終打劫銀行,同時向傳媒展示自己文憑/證書來搏出位。以這樣的反面教材, 如何令觀眾反思怎樣超越自己, 創作導演謝國明似乎仍未能拿捏得準確。

 

相比2002 WAVE其他作品, 「好朋友製造」《男人四十仲戇居之愛情砵仔糕》是一個側重娛樂性的劇作, 內容講述一個快將四十歲小男人的風流史和愛情生活。劇中多個女角都肯對男角自動獻身, 角色塑造頗相似, 未夠立體及深度, 尚幸演員服裝及造型特出, 演繹風格也放, 加上一些通俗的笑料, 有一定的娛樂性。這也異於WAVE 過去一貫實驗性質的風格。

 

小結

 

綜觀2002 WAVE的七個作品, 在小劇場的嘗試各有不同。 相信有一點, 是每個參與團體都可以考慮的: 小劇場的概念不單是指一個小型的演出場地, 它包含了一些因「小型」而衍生的劇場特質性, 如能加以發掘, 相信香港的小劇場會更富特色。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協會個人會員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