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尋源
文︰梁展慶 | 上載日期︰2011年11月24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節目︰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世界文化藝術節)
演出單位︰艾甘.漢 »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18 - 19/11/201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舞蹈 »

身邊的人一直認為你擁有一個不是你出生成長的文化背景,父母長輩從小到大和你訴說「故鄉」的事,當你看一看鏡子,反映著的「自己」看上去和「故鄉」的人有幾分相近,便動了心往那「故鄉」一看,想知道父母是怎樣一路走來,自己又受了怎樣的文化培育。人的生命不是從出生那一刻才開始,而是有著比它更前的千千萬萬生命鋪敘而來。追本尋源,是認識自己。

 

看艾甘.漢的《源》就很有這種一個人歷險尋源的感覺。提著油燈,捶打地上凸起像墳的東西。雖然打不開甚麼,卻引導他回到孟加拉尋根溯源,經過繁忙甚至是紛亂的街道和車輛,在現代建築、機器噪音下,一連串父親和孟加拉文化的意象事件一一呈現,而往後回溯的故事也將舞作開首的一連串無以名狀的舞動一一解說清楚。

 

孟加拉種族和語言問題,在七十年代初因著天災和政治因素激發當時的東巴基斯坦人發動一場獨立戰爭。在印度的支援下,孟加拉終脫離巴基斯坦獨立。但饑荒、天災、貧窮、政治動盪繼續纏繞獨立後的孟加拉,直到九十年代一連串的政治改革才令這個國家慢慢走向經濟和政治發展。因此上一代孟加拉人都過著動盪的生活,因此掙扎應付大自然以及困苦的生活就成了他們的集體記憶。艾甘.漢不以悲情方式處理這段歷史,而以巧妙的形體和令人驚嘆的錄像,帶出孟加拉人的刻苦耐勞。

 

艾甘.漢以他那剃光的頭頂畫上笑臉作父親,並以形體動作在舞台上變成一個矮小的男人。雖然這個男人身型不起眼,卻很了不起,他能夠煮成餵飽村裡二百人的大餐。艾甘.漢以笑臉形容父親,強調他積極樂觀的精神,因為他所經歷的,其實笑中有淚。在打仗期間他遭虐待,但他沒有放棄,仍然發揮他最大的能耐熬了過去,最終全家人到了英國落腳。

 

身分轉移,文化的根源就成為最可靠的文化資本,因此當艾甘.漢以他和動畫互動帶出孟加拉一些神話傳說的文化符號,是十分賞心悅目。那影像帶著粗曲線條很能帶出神話的味道,將傳說活靈活現地表達出來。但當艾甘.漢和姪女說孟加拉的神話傳說故事時,她卻並不了解,只鍾情Lady Gaga。雖然如此,她卻保留了孟加拉人那種對欣賞的人不能說其真名的文化忌諱,也從長輩得知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恩怨,道出了即使成長地點文化不同,那文化根源總會透過其他人銘刻在心。

 

在演後座談會將近完結之時,艾甘.漢說了一個故事,透視出那文化的根總會將人連在一起的意念。一次他在澳洲悉尼演出後想乘的士之際,一對情侶不禮貌地捷足先登地搶了他那的士。等了五分鐘後才有第二輛的士來,艾甘.漢氣憤之際第一次很想聽到父親的聲音,於是打電話給他。怎知,的士司機聽到他們的對話,認得艾甘.漢的父親乃是他那找了三十多年的小學同學。當艾甘.漢在電話中告訴父親之時,他第一次聽到父親在哭。這就是他在演出尾段那從天而降千千萬萬布條的壯觀意象。在命運連結中穿梭,人在很多因緣際會中互相糾結,不知道會有甚麼發生,但那文化的根將人相連。

 

追本尋源,也是在感知生命的奧妙。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