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文︰梁展慶 | 上載日期︰2012年4月27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節目︰金山 »
地點︰Sagatheatern
日期︰17/4/2012
藝術類別︰戲劇 »

一說「金山」便一定聯想到「中國」、「華人」,除了還有少數人會提起「金山橙」、「舊金山」、「金山阿伯」之外,「金山」是一段華人的血淚回憶。因著民國時期政治動盪,國民黨政府貪污腐敗,官員橫行霸道,甚至濫殺無辜,華人為保生命而離鄉別井,漂泊他方。《金山》就以戲中在英國利物浦出生、成長的兒子David回憶起和父親Yee Liu的對話,來訴說當時華人的無奈、期盼、失望。

 

戲一開始便一語道破當時華人的處境。兒子向觀眾介紹他的父親是一位走遍千山萬水的人,也是一位甚麼都能的人,就是說不好兒子的名字。之後大約一個小時的戲便以辛亥革命到文化大革命的那一段中國歷史背景作章節,交代父親怎樣從廣東走到利物浦,死後葬回家鄉的故事。

 

開首,父親向兒子「吹水」說孫中山招攬他加入革命組織,他就贈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理念,卻被兒子「踢爆」孫中山死時父親還未出生。這段戲不但好笑,同時揭示父親對國家民族的期望,而且想在兒子面前掩藏自己人生的「失敗」。之後父親繼續向兒子訴說自己離鄉的經過。有一次Yee Liu打傷了一個國民黨的小官,對方聲言會報復,因此Yee Liu的父親叫他離家,走到哪裡都好,要他找到金山,衣錦榮歸才可以回來。這正是父親無能為力保護兒子,以望子成龍的社會約定期望來勉勵兒子努力生活下去。自此,找到金山成為Yee Liu的人生目標。之後,Yee Liu赤足走到香港,在那裡成了一名海員,在海上漂泊多月。在船上百無聊賴,他嘗過第一口鴉片煙,也經常和其他船員賭博。來到利物浦後,受一名當地華人慫恿跳船作黑工。之後Yee Liu遇上一名在華人開設的洗衣店工作的英國女人Mary,在店主支持下和她交往。在那個還有嚴重種族歧視的時代,Mary卻因此被家人趕出家門。但Mary沒有妥協,對Yee Liu一往情深,他們結了婚,還有了小孩。之後洗衣店主賣出店子給Yee Liu接手,原本這可是幸福安定生活的開始,但是Yee Liu不時和朋友賭博,而他要找到金山的信念及他那不認輸的性格最終害他失去了那洗衣店。他放下妻兒,隻身走遍英國數月。當Mary以為永遠再也見不到丈夫的時候,他回來了,並在家裡的閣樓招呼陌生華人吃鴉片煙來賺錢。兒子說他每天看到父親在家裡煮飯給陌生人吃,又不准他到閣樓去,卻一直嗅到奇怪氣味。這下令Mary憤怒了,她離開了Yee Liu,兩人再沒有見面。後來,Mary去世,所有親戚朋友到來,只有Yee Liu沒有來,兒子怒恨父親為何對母親那麼絕情,但Yee Liu只是呆呆地說著:「我記得她的笑容能令雨天快樂起來!」

 

Yee Liu的故事當中夾雜著中國的歷史進程,像國共內戰、中日戰爭、中共建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毛澤東逝世等,訴說著華人在當時歷史和社會期望的夾縫中怎樣顛簸逢生。編劇巧妙地以Yee Liu受利物浦一名華人共產黨員影響,叫他寫信給毛澤東,向他提一些支持革命的意見。Yee Liu卻又傻傻地照做,之後得知毛一次又一次地採納他的意見。而他提出的意見卻又和毛所推出的政策不謀而合,但後來才知道那共產黨員並沒有將Yee Liu給毛的信寄出,反而儲在一鳥籠裡,而且Yee Liu知道之前英國的入境職員搜捕非法入境華人也是那黨員所通風報訊。這時候,這個戲所有的事都指向Yee Liu的「失敗」──沒錢、沒「完整」家庭、沒事業。但就是如戲的開初,對兒子而言,雖然他不算上愛父親,也不認同他的一些做法,但尊敬他走過那麼多艱難。當David帶著逝去父親的骨灰回到父親廣東的家鄉時,他認為父親能夠衣錦榮歸,因為他的子女就是他的金山。

 

這個戲不只故事好看,還有就是很多評論人都稱頌的舞台效果。雖然舞台上只有兩名演員,但那半透明又能移動的投射屏幕,將不同時代的中國活現觀眾眼前。演員手執的扇也成投影屏幕,投影出母親Mary的影像,讓觀眾覺得她其實在兩父子心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加上不同燈光效果和音樂,很能帶動戲中的幽默或沉重氣氛。只是台上的一些道具如金船、中國娃娃,或影像中有點氾濫的紅色,太刻意宣告中國元素,有點俗不可耐,對整個戲幫助不大,刪去更好。劇本倒很豐富,將中國近代史濃縮為一個人的大半生,在一小時之內演出倒不容易,讓不懂中國近代史的觀眾感動之餘,又能以幽默令觀眾感悟歷史的可笑。只是可能故事集中在父親身上,倒看不出兒子為何在不認同父親的做法之下,會認為父親已經「成功」。

 

《金山》這個戲由英國華人演員David Yip編劇並飾演父親一角。他為人所熟悉的就是八十年代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劇集The Chinese Detective演出華人偵探Johnny Ho。其實這個戲是以David Yip父親半生的故事作藍本,David Yip在演後座談會中提及,他曾在父親生前訪問他,在編劇時加插他所聽到看過有關當時華人的故事,以適當的戲劇處理作修改。他說這個戲是寫出了他對父親的主觀感覺。當我問他在戲裡飾演以他父親作藍本的角色有何感受時,他沒有正面回應,反倒是在旁的導演Daniel Meilleur「踢爆」David Yip在之前一場演出情緒激動,哭了起來,可見他是很受感動。終究,如David Yip所說,這個戲是寫父子之情。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