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父重婚》——非一般家庭喜劇:談劇中的「灰色幽默」與本土氣息
討論劇目:《代父重婚》
藝評人:胡珮嘉、黎啟勁
主持:陳國慧
文字整理:江祈穎
定稿:胡珮嘉、黎啟勁
中英劇團第46劇季的頭炮節目《代父重婚》於6月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順利公演,由本地新晉編劇許晉邦為中英劇團誠意打造新作,為觀眾帶來一段關於家庭、責任與身份錯置的荒誕旅程。「評深而論」今次請來藝評人胡珮嘉、黎啟勁,從語言運用、劇本設計、舞台設計、元素象徵、演員表現等方面,分析《代父重婚》如何透過穿越手法,加入許晉邦獨有的「灰色幽默」,講述故事主人翁成桂賢意外回到父母大婚之日,並得知屬於自己和父母的秘密,從而深化對家和家人的想像。
穿越橋段劇本結構與伏筆設計
胡珮嘉指出,這個故事講述一個年輕人與母親關係惡劣,父親也在他的生命中缺席。然而,有一天他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自己的父親,穿越到父母成婚之日,而一件重要的事情即將發生,那就是他將與他的母親結婚,此成為了這個故事最重要的部分,當中經歷了許多驚險的事情。
陳國慧補充,編劇許晉邦擅長創作喜鬧劇,並巧妙運用語言特色。例如,角色從「嫲嫲」變成「媽媽」的廣東話語境轉化,製造了許多有趣的笑料。然而這是電視劇或電影中常見的穿越橋段,而兒子變成父親的「重婚」情節,製造了許多笑料。其中一個重要的笑點,是香港人很熟悉的一個四字粗口,這個日常的廣東話語境被轉化為故事情節,帶來趣味。
黎啟勁認為,穿越本身就是非現實的設定,整個劇本的結構比較工整,觀眾容易找到之前埋下的伏線,這使後續的結果清晰呈現。他強調,這部荒誕喜劇的結構完整性是其優點,伏線的清晰增加了觀眾的追看意欲。陳國慧則認為,戲劇結構工整導致趣味性減低。
本土元素與演員精湛表現
黎啟勁認為這是一種「佳構劇」形式,格式相對簡單且線性,劇中角色因穿越而產生的性格及性向轉變帶來驚喜,而穿越的設定亦「修正」了轉變的突兀感。男主角朋友何小松性向的轉變、飾演姑姐的蔡蕙琪和飾演Robert叔叔的朱勇都讓他印象深刻,他們的性格和外形都有很大顛覆,每個角色因過去改變而出現的突然轉變,演繹得非常精彩,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這證明了演員轉換角色的能力非常強,可塑性很高。他指出,劇中除了廣東話(粗口、嫲嫲、媽媽等稱謂)的運用外,故事中亦提及香港人到內地娶妻的場景、天台屋的佈景,以及舞台上方不時更換的有年代感的海報,都體現了本土氣息。
胡珮嘉則認為,本土元素更體現到男主角與母親的關係,如何與《伊迪帕斯王》的悲劇性連結,探討當代年輕人對家庭的期望以及如何「修正」這些期望。同時,她也對姑姐的演出感到驚喜,其轉變雖大卻有鋪墊,從宅女、對母親有怨言但不敢說,到侄子鼓勵後敢於表達,並在形象改變前從一些小細節(如攝高T恤、紮辮)開始循序漸進地改變。胡珮嘉也特別驚喜於嫲嫲的角色,飾演嫲嫲的演員劉雨寧在上一個劇季《擊不倒的她》是年輕硬朗的拳擊手,這次卻演繹一個會唱大戲的老嫲嫲,展現極大的年齡跨度與表演可塑性。另外,男主角在變聲後,其疑惑狀態和努力變回男性聲音卻失敗的設計,令人非常難忘。
陳國慧提到,導演盧智燊欣賞許晉邦作品中豐富的本土元素,角色的設定亦會隨著歷史的修正而轉化,這對演員是很大的挑戰,在喜劇中,演員整體節奏的處理尤其重要。她提到每一次穿越,演員們都需要透過形體和非語言的方式輔助觀眾進入新的場景,劇中角色設計的鮮明特徵(例如嫲嫲唱大戲、姑姐口吃宅女),即使不了解其背景歷史,也能讓觀眾在短時間內抓住角色的表面狀態。她對男主角阮翰祥的演繹非常滿意,認為這個角色難度很高,因為他既是全知者,又被命運操弄,要不斷地轉變性格,同時又要保持知道什麼事會發生的狀態。例如,中途轉變性向時的節奏和變聲演繹都處理得很好。
仙人掌的象徵意義與穿越場景的處理
劇中的仙人掌扮演著重要角色。胡珮嘉解釋,每當男主角刺向仙人掌時,他就會穿越時空;而這棵仙人掌,原來是父母的定情信物。她認為仙人掌具有喜劇性,也可能象徵家庭關係中「刺向對方」的行為,實則帶有關心,只是不善表達,美中不足的是雖然坐在中間,但仍有部分角落無法看清,例如舞台下層的小房間。
陳國慧提到,每一次穿越,演員們都需要透過形體和非語言的方式輔助觀眾進入新的場景。在三面台的小劇場中呈現天台場景,挑戰性很大。這次天台設計相對「向前又向下」,而非傳統的向上,頗為特別,更像露台。陳國慧建議,穿越場景的處理可以深化,讓觀眾更信服其美感,例如透過更徹底的形體或舞蹈語言,使轉換無縫融入劇情。
黎啟勁提到,除了形體,演員們還有快速換裝、轉景等任務。他觀察到燈光設計偏暗,使觀眾「似看到又似看不到」事件的發生,達到曖昧效果,但有時會過於模糊。他特別提到後段使用了「頻閃燈」效果,製造演員定格的漂亮畫面,但這類效果若頻繁使用可能會讓觀眾感到不適。另外,黎啟勁推測,向下走才能到達天台的設計,或許寓意著「穿越過去」的交錯感;另一方面,他最初未有深思植物的含意,後來才得知仙人掌是定情信物,並認為只有仙人掌才能捱過二十年。他還觀察到,舞台佈景中的植物(枯死到生機勃勃,甚至出現大麻)和海報轉換,都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改變。
《代父重婚》的票房和口碑皆不錯,觀眾反應良好。劇組團隊的努力,也使這部作品能夠在不久將來有機會再次與觀眾見面。這是一個本地原創小劇場作品、一個中英劇團為年輕編劇提供發展空間的平台。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