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識馬修.惠特克(Matthew Whitaker),是透過網上觀看格萊美獎得主The 8-bit Big Band的演出片段。那位戴著墨鏡、面帶燦爛笑容、隨節奏搖擺的琴手,以極富律動感的演奏風格立瞬間吸引了我。當進一步得知他與傳奇音樂人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一樣自幼失明,卻能以爵士樂綻放獨有光芒,我對他更添敬意與好奇。今年,他與爵士五重奏受邀參與香港藝術節「無限亮」計劃訪港演出,我特意前往香港大會堂,親身感受這位音樂家的魅力。
共融.融合.融化
由香港藝術節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辦的第七屆「無限亮」,致力推動共融藝術,打造無障礙觀演體驗。3月1日的演出亦是開幕禮首場,作為一個略曉香港聾人文化和手語的觀眾,經常聽到聾人朋友們訴苦,難以參與藝術節目,但本次典禮設有手語傳譯,而演出期間也透過電子顯示介紹曲目,讓有需要的觀眾能更投入,實屬難得。
開場時,樂隊成員依次進場,節奏由打擊、鼓手、低音吉他逐層堆疊,最後由吉他手牽領馬修登場,觀眾即報以熱烈歡呼。首曲〈是的〉(Yessaah)由馬修原創,風琴上快速樂句(runs)與樂隊節奏交錯,無過度倚賴複雜和聲與調外音(outside notes),展現純粹的演奏喜悅。
接著〈天空群島〉呈爵士搖滾融合(Jazz-Rock Fusion)風格,吉他手馬科斯.羅賓遜(Marcos Robinson)以強烈過載及失真音色(overdrive & distortion)獨奏,與馬修展開精彩的對話式即興(trade solo)。隨後,他們演奏戴夫.布魯貝克(Dave Brubeck)的〈土耳其藍迴旋曲〉(Blue Rondo a la Turk),將土耳其街頭音樂元素與爵士融合,在9/8拍與4/4搖擺之間切換,節奏穩定,默契十足,是當晚最具技術含量的一曲。可惜觀眾們的反應相對開場時冷淡,或許是大會堂場地氣氛使然,亦或許是未了解爵士樂一貫在樂手獨奏後,通常報以掌聲鼓勵的慣常做法,但依然無阻馬修和樂隊的熱情演奏。
其後,樂隊演出收錄於馬修兩張專輯的〈風琴手的搖擺〉(The Organ Grinder’s Swing)與〈因為回家而快樂〉(Happy Cause I’m Goin’ Home),向風琴宗師吉米.史密斯(Jimmy Smith)與查爾斯.厄蘭(Charles Earland)致敬。馬修在鋼琴與風琴間自在切換,融合拉丁、藍調、爵士等風格,以藍調音階(Blues Scale)為基底演奏,輔以細膩觸鍵與突然停頓,營造節奏張力,讓觀眾不自覺隨節奏擺動。
隨後兩曲〈哈林哈林哈林〉(Harlem Harlem Harlem)與〈明白了醫生〉(Gotcha Now Doc)充滿黑人福音音樂(Black Gospel)氛圍,獨奏時多次引用“El Lick”,令現場所有爵士樂迷會心一笑。馬修熱情呼喊、邀觀眾拍手參與,全場氣氛高漲,連一向拘謹的本地觀眾也漸漸融入其中。
馬修享受音樂
(由香港藝術節「無限亮」提供)
笑中帶淚,樂觀面對
突然畫風一轉,馬修和樂隊演奏個人原創曲〈停戰〉(Stop Fighting),由馬修平和的鋼琴聲引入旋律,展露他深情和平和的一面,漸漸樂隊在節奏上,衝擊原本流暢、柔情的旋律,配上如同孤魂在戰場上呼叫般的電子合成器獨奏,整個空間瞬間變得緊張起來。在一輪混沌的音符互相廝殺後,進入馬修個人獨奏〈多麼美好的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呼應著上一曲的平靜,透過彈性速度(Rubato)方式演奏,我一瞥身旁觀眾,亦合上眼睛細味馬修的即興演奏。馬修先天失明,因此在倡議殘疾人士權益上不遺餘力,或許這兩曲,就是代表著他內心,對於世界和平,社會共融相處的願景吧。
在觀眾掌聲中,樂隊重返舞台,連奏三曲:〈期待奇蹟〉(Expect Your Miracle)、〈稍息〉(Take a Break)與〈永遠不會太多/不是沒有〉(Never Too Much / Ain’t Nobody)組曲。三曲各自呈現不同風格,亦反映馬修對世界不公的態度與回應:第一曲以簡潔和聲與輕快節奏帶出樂觀;第二曲以以節奏藍調(R&B)和靈魂樂(Soul)的強烈節奏感展現正能量;第三曲則將九十年代兩首金曲結合,透過現代感編曲讓人耳目一新。整場演出中,馬修始終滿面笑容,隨著演奏而真情流露,以音樂與觀眾真誠交流,這種樂觀與正面的態度,不單充滿舞台魅力,在了解他成長經歷後,更是讓人萬分敬佩。
謝幕,並非終點
謝幕時,馬修與團員相擁,多次鞠躬致意,觀眾報以罕見的standing-O(即起立鼓掌)。我多次在大會堂觀演,這是首次感受到如此熱烈回應。安可曲選擇了經典〈九月〉(September),經重新編曲,融入有如瑪利奧遊戲般的音樂風格,觀眾齊聲高唱,笑聲不絕。再次謝幕時,馬修和樂隊迎向觀眾的歡笑,流露著在音樂中尋找到的滿足與幸福,在台下一整場演出不斷歡呼和搖擺的我,亦難以按耐內心的笑意。
馬修未曾向命運低頭,而是用音樂與笑容面對世界,傳遞希望與和平。這樣的音樂人,不僅展現舞台魅力,更體現藝術的核心——以自身才華照亮他人。透過琴鍵,馬修在黑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亮光,同時也照亮世界。音樂的力量遠超想像,若你未曾接觸過馬修的作品,誠意推薦一聽,或許能在他的樂聲中,能夠成為你在低谷中前行的指路明燈。
團隊表演出色
(由香港藝術節「無限亮」提供)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