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聽過一個希臘神話故事:故事中有個獅身人面女妖坐在大城附近的懸崖上,攔住路過的旅客要吃掉他們。不過她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只要他們猜到以下謎題的答案,就會放過他們:「是什麼動物早上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走路?」 結果仍有很多旅客猜不到答案而被女妖吃掉了。
這是筆者個人最早思考人生生老病死周期的第一次;最近一次就是在看香港話劇團的出品「纏眠」時思考到。當劇中的幾件道具(嬰兒車、拐杖、輪椅、擔架床)順序的出現時,人們不難猜出編劇也是利用它們來帶出人生旅程的幾個重要「地標」。
這劇《纏眠》是由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恩福瑟Jon Foose所編劇,鄧世昌翻譯,邱廷輝導演,2025年三月15-30日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公演。
觀眾在進場後等開場的同時,除了看場刊外,一定會被漂亮的舞台設計吸引着。一處看似是一間屋內的客廳,沒有傢俬,只亮了幾盞壁燈,燈光較為昏暗,像是一切都是靜止了的夜間時份。
導演在開場後給我們見到的第一個設計就是一道月光從窗外射入在屋內的地板上,還在地板上移動了90多度,很像是電影中常見的縮時鏡頭。導演說的不就是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太陽將要出來了;導演不就是要在此設計預表這劇是要帶出時間這個永恒的母題?
劇名由英文sleep意譯為「纏眠」。「纏」可以理解為幾對角色、房子和重疊的時空的互相糾纏;「眠」大概就是英文的直譯。「纏眠」這劇名可能是有關劇中年長女人睡在地上的情節,也可能是泛指人類的終極狀態——長眠在地下。筆者可以肯定的是,導演不是希望每場的三百幾個觀眾一同在劇場內短眠90分鐘。可惜不幸的是,觀劇後亦有觀眾抱怨說鄰座的人在開場後不久便呼呼入睡了。
話說人們認識的那個挪威編劇Jon Foose的劇本根本是沒有用標點符號的。筆者在英文版的劇本書內看見編劇肯用大楷字母開始新的一句(或一個新意念)已經是相當仁至義盡。試想象沒有標點符號的對白,像是:你好嘢(!)你好嘢(?)你好嘢(……)之類的演譯應該會很不同,劇本翻譯和導演對劇情的理解也會因此很不同。
演出年長女人的彭幸英在演後坐談會中也表達過這沒有標點符號的劇本(筆者未能證實或者反證實鄧世昌的中文劇本是否也是沒有標點符號)是對演員很大的挑戰。她的演譯方法就只能採取較平淡,不需太多處理,不用太過著跡的方法,生怕觀眾會不耐煩。她戲說這次可算是遇人不淑,遇上心地不好的(挪威)編劇無情地玩弄演員。
另一個特色就是簡單句子在劇中人物對話中不完全重複,一個觀念可以用四種或更多的說法說出內,例如一連串的幾句對白:
- 已經喺度
- 仲喺度
- 繼續喺度
- 我係喺度
網上有人(可能是內地觀眾)覺得這種重複性很像是學習粵語的基本例句;是粵語這語言能運用微妙變化的用字說出很不同意思的本領。加上粵語的語感豐富又有九聲六調的強音樂性,帶來強烈的抑揚頓挫效果。筆者一直覺得粵語對白跟Jon Foose的劇本基本上就是絕配!
有人說編劇Jon Foose年青時是搖滾音樂人,有寫過多類型的文本包括歌詞。看Jon Foose沒有標點符號的劇本文字的排列就更像是看一首流行曲的歌詞排列。看他整份劇本就好像是要唱出一首流行曲的歌詞。一般來說,作曲和填詞人會為了令歌曲旋律更易被記憶而多次重複某些部分,效果是音樂感滿滿的。
導演邱廷輝謙稱也說他不想加太多導演的處理。因為Jon fosse說過他的劇場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其他藝術型式所沒有的,是一個被形容為天使穿越舞台的magic moment。導演謙稱他的工作只是盡力去預備這天使要穿越的地方,只是天使不一定會出現……。他說編劇Jon fosse惜字如金,沒有寫下什麼舞台指示,全都是靠導演和團隊們抽絲剝繭,一點一滴的發展出來。
舞台設計方面,明顯見到創作團隊的心思。查閱網上資料時發現,有其他劇團演出這劇本時的舞台設計多是封呈現一個封閉破舊的,像是監獄之類的空間。香港2025版本是則是海景豪宅。坐擁向海大窗,全屋時尚牆紙裝修,可能是要為這個監獄般的空間帶來一點出路來。看得出導演對這窗有花過心思。它不只能開合,也有表現它能抵擋風雨的噴水造景設計。導演亦有安排演員背着觀眾看海的情景。筆者說這大窗也應算是這舞台劇中的一個角色,也不為已甚。
視覺藝術設計方面,橫直綫條的運用是筆者留意到的。詠春宗師如是說過:功夫不外就是一橫一直:要把站直的對手打成一橫。看這劇的舞台設計也是給我是橫直綫條為主的感覺。若要向一個未看過這劇的人描述它的舞台設計,筆者會要求他/她想像是放一個「回」字進入另一個較大的「回」字的鏡框式設計,也可以說是一點透視式的構圖。舞台上包括演員、窗簾、間格牆、高椅等都是垂直綫為主,配合劇中出現的長椅、臥在地上的年長女人和窗外的遠山和水平綫等橫綫元素。
筆者原先來看這舞台劇的動機,就是要看劇團怎樣讓我看懂Jon Foose的這個劇本,看看劇團是怎樣理解他的戲劇世界。不過自己很快便放棄了要問自己能否看懂它的希望。筆者大概只能看到很模糊的故事綫,開放性的文本,淡淡然又富靄昧性的對白和情節,壓根兒就是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創作團隊大概就是希望觀眾可以動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補充在觀劇時眼前出現的大片留白。
筆者一路看一路覺得這劇的內容,應該是有關普通人也會經歷的幾個人生階段,和在平凡生活中也會說的幾篇必說對白。我們大概會像劇中年輕情人第一次在找到他們人生的第一個安樂窩時的興奮莫名。我們說粵語的人,也許在某年月後也會對老情人和老伴說:「同我講嘢!你點解唔同我講嘢?你點解喺度?你唔喺度!你係邊個?」
生老病死不就是這樣不着痕跡嗎?人生不就是幾十次的秋天、冬天、春天和夏天嗎?除了劇中出現過很多令人感到像是雞同鴨講的隔空(或者隔代)錯亂對話,編劇Jon Foose大概只是借劇中幾個角色的口重複又重複地提醒我們這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母題。
這母題總會有觸動人的地方。像是那年長女人將要死的時候,照入屋內的頂光和那窗外照入來的昏黃燈光,就能夠產生出莫名又強烈的人生遲暮美感。年長女人離去後,筆者看到穿黑衣的角色們在執拾傢俱時,不其然聯想到筆者自己家人去世後與兄弟姊妹一模一樣的集體執拾行動,特別有被觸動。
(後記:很想知道劇團在3月30日場為有需要的人仕設立有粵語口述影像服務的「通達專場」從事口述影像服務的義工們,怎樣把以上這麼多不能言諭的東西清楚地口述出來?)
參考資料:
1《纏眠》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15.03.2025 - 30.03.2025
https://www.hkrep.com/tc/Season-Programme/Main-Stage-Productions/Sleep.html
2.《纏眠》(Sleep)——築予天使的通道,陳洛零2024 年 4 月 22 日
https://chanlokling.com/2024/04/22/《纏眠》sleep-築予天使的通道/
3 評論網頁:豆瓣同城https://www.douban.com/location/drama/37274314/
4 《纏眠演後談》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23/3/2025
5 香港話劇團:網頁 當天使穿透舞台:𝗝𝗼𝗻 𝗙𝗼𝘀𝘀𝗲的劇場詩學 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部
https://www.hkrep.com/tc/About-Us/Publication-research/Article/20250311.html
6網絡文章:由小人物到大時代 香港話劇團推新季劇目 藝術總監潘惠森:審視生活是創作起點|2024舞台推薦
https://theculturist.hk/2024/03/展訊/舞台%EF%BC%8F活動/【專訪】由小人物到大時代-香港話劇團推新季劇目/
7 網絡文章:(衆藝館)觀眾拓展與發展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5-04/06/content_1823500.htm
8 Apple Podcast: EP228 #吹水|舞台劇《纏眠》無聲勝有聲,沙發點揀先唔後悔?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ep228-吹水-舞台劇-纏眠-無聲勝有聲-沙發點揀先唔後悔-廣東話-podcast/id1539091959?i=1000700900115
9 粤语流行歌曲的发展思路探究https://m.fx361.com/news/2023/1217/22779129.html
10 Making Your Melodies Easy For Listeners to Remember
https://www.secretsofsongwriting.com/2020/05/04/making-your-melodies-easy-for-listeners-to-remember/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