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點與連線‧實踐工作坊】「賣得出嘅就NFT,賣唔出嘅就JPG?」——「散點與連線」實踐工作坊回應文章
文︰吳俊鞍 | 上載日期︰2023年9月19日 | 文章類別︰月旦舞台

 

主題︰散點與連線‧實踐工作坊
藝術類別︰其他 »

文題這一句:「賣得出嘅就NFT,賣唔出嘅就JPG?」是高重建(Kin Ko)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二月的講座:「認識NFT的幾個重要概念」中提出的戲言。一般人對NFT的印象,不外乎是一張色彩鮮艷的JPG 或GIF,以不同加密貨幣為單位,例如在以太坊(Eth)的Opensea上發售的無聊猿(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2021年4月開售時的底價為0.08 ETH(時值約 190 美元),但到了2023年4月的底價則為51 ETH(約1850 美元),所值不菲。但從藝術層面角度來看,每一幅圖像的技術含金量似乎不高。Kin在講座和工作坊都一再強調:買賣NFT,其實不(太)在乎圖像(或其他NFT載體)的美學,而是NFT背後帶來的社群、買家的優越感,以及歷史收藏價值。

 

區塊鏈、Web 3.0NFT

 

在3月21至25日的工作坊中,兩位主持高重建和張又升分別為參加者略略講解了區塊鏈、Web 3.0和NFT的基本概念。Web 3.0是Web 1.0和Web 2.0的延伸,相比起網民在Web 1.0的網站只能獲得單向的資訊,Web 2.0則以Google、Apple和Meta(Facebook、Instagram)等為首的超國家企業,為網民提供聚合而互動的體驗,創作和交流變得容易;但另一方面,資訊也在這些企業托管底下變得單一,又因中心化而在私隱保障上有所欠缺。Web 3.0的前提,則是把資訊的控制權發還予個體,強調數據的私有化;數據不再依賴於大企業或機構,而是交托予開放的協議和數學算式,成為一個個區塊(block),這些區塊各有不同,但皆由世界各地的電腦維持運作,串連成一條條鏈(chain),這大概就是區塊鏈(blockchain)之名的由來。

 

當網民在區塊鏈上進行活動,必須擁有錢包,每個錢包就像鏈上的身份證,每個均有獨一無二的安全碼,所有鏈上的交易均「認錢包不認人」,所以每個人皆可以開立多於一個錢包。不過,以人所共知的比喻來說,區塊鏈就像一本帳簿,交易一旦刊載在鏈上,人人都能查看錢包的交易紀錄,而紀錄又不能篡改,所以假如項目方「挾帶私逃」,你又知道錢包地址的話,也可追蹤到資金流向。

 

NFT(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其實就是把鏈上的交易紀錄轉以另一個形式描述。「非同質化」與「同質化」意思相對,後者指可供互換的資產,譬如美金、比特幣等;前者指不能互換的資產,就像每一張美金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編號,如果買家認為某張紙幣的編號是無可取代且有紀念價值的,那麼,那張紙幣的價值,就不能以貨幣交易的常理去理解。NFT等於擁有獨特編號的貨幣,每枚NFT都自動記載了作者、買家、賣家等交易資訊,並以數位形式儲存於區塊鏈中,圖像、影音甚至文字都是其載體。

 

區塊鏈出版:以Writing NFT為例

 

高重建在工作坊中教大家製作和購買第一個Writing NFT。Writing NFT是把文字創作以NFT形式發布到鏈上,即使每一本書的內容一樣,但每人以NFT形式購買時,均會獲發一串編號,證明本人是NFT的持有者,而每一個發表的Writing NFT也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SCN(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tent Number),類似實體書籍的ISBN,作者、出版日期等資料也會包括在內,也是不容篡改。

 

發表Writing NFT的方式其實不困難,高重建示範時,只需開立一個Wordpress網誌,加上LikeCoin團隊設計的Web 3.0出版用的plug-in,便可將每篇文章同步發布至LikeCoin 鏈上。而程式設計時可以讓作者設定分成制度,以高重建在鏈上出版的NFT書《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在法定貨幣》為例,每賣出一個Writing NFT,作者和設計師均可從LikeCoin鏈上收取若干數量的LIKE代幣,作為分成酬金。

 

然而,這並不代表需要購買NFT才能讀到這書的內容。事實上,本書也能以PDF形式免費供人下載,但這只是翻版;而正版只存在於以LikeCoin購買的NFT之內。退一萬步來說,Web 3.0的擁護者(如我們),往往帶有一種烏托邦的想像,大家均會為科技的發展而不太計較成本,即使是電子檔,我們在社會教導下已經對商品存在一種版權意識,對Web 3.0和區塊鏈技術或許亦如是。

 

Writing NFT一向不乏文藝和科技圈的支持者,而近期的最大搞作,就是作家董啟章連同台灣「飛地書店」,聯合再版《天工開物.栩栩如真》NFT。新版小說有一篇為NFT出版而寫下的序,購買NFT後也會獲得董氏留言。以董氏的名氣,這無疑是為文學及出版界在區塊鏈創作上打了一支強心針,身邊甚至有不少朋友說是第一個購買的NFT。

 

我們來看看價錢:37.5美元可購買「數位典藏版」,書數限量九百本;125美元可購買「限量版畫特藏版」,會附送柳廣成的實體版畫插畫,限量一百本。2023年5月7日下午1時的LikeCoin與USDT(與美元約以1:1匯率掛鈎的加密貨幣)為1: 0.001684;目前在Writing NFT所屬的LikeCoin平台上,獨立以LikeCoin購買《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價格為18,000 LIKE(LikeCoin的代幣名稱),即約30美金。乍看是比官方途徑購買便宜,但別忘了加密貨幣價格可升可跌,可能LikeCoin一轉眼便會升得比天高,也有機會再往下尋底,同時亦有收到PDF後轉手下載複印的風險。

 

在《天工開物.栩栩如真》NFT推出不久,飛地書店迅即與高重建為是次鏈上出版經驗在網上進行分享,當中提到一個問題:是「情懷買」,還是「快樂買」?前者表示購入NFT純粹只是為了情懷而支持(甚至有種勉為其難的感覺),而後者似是代表此出版在技術上有非買不可或可見的巨大升值潛力。我認為「快不快樂」是一個偽命題,甚至可說未成命題,因為在區塊鏈發展日新月異的情況底下,你總難以預料現在的「快樂」不會被未來的「快樂」蓋過;至少目前可見的,是董啟章願意踏出一步成為NFT出版的先行者,就憑這個出版實驗,相信必定引來支持。我亦相信,是次NFT出版和實體贈品雙線並行的定價和策略,也是董氏、高重建和飛地考量市場反應後的決定,也為後來者在鏈上出版文藝刊物的參考。

 

DAO共同協作的想像

 

在工作坊中,不乏首次加入LikeCoin Writing NFT平台的參加者,我也是其中一員。其中大家斟酌過的,是介面的UX/UI設計體驗較為簡約。譬如說,如果搜尋過往出版過的Writing NFT,讀者雖然可憑在搜尋欄鍵入文章或作者名稱等獲得結果,不過在視覺上就不太討好。高重建承認,Writing NFT的平台由LikeCoin團隊兼任營運和設計,算是處於比較初創的階段,很多功能可以由用家經Discord上開設的LikeCoin DAO提出,團隊再考慮加上。

 

DAO(Decentralis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散式自治機構),是區塊鏈文化上常見的一個延伸概念。組織內團員經協商創造不同的提案,並經區塊鏈交易驗證及核實投票,藉此就機構的公共財政、公益建設、政策改動等進行治理。舉例來說,假如LikeCoin DAO要為Writing NFT平台加上某個功能,需要經擁有LikeCoin的持份者投票同意才能實行。根據組織的複雜程度,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投票機制,有些是一錢包一票,有些或許要求大額代幣持份者才有投票權,這些治理方式,未嘗不是民主的另類實踐方式。

 

NFT作為投票憑證和出席證明

 

近年來,NFT也衍生了投票治理的作用。本地的例子,莫過於喱DAO和試當真的「NTR」,都是以NFT持有人的意願來決定組織或活動的將來發展。這種分散式管治的想像,在張又升的工作坊裡有另一種應用。張氏是台灣Volume DAO的核心貢獻者,長期關注Web 3.0的生成藝術。他以台灣動畫藝術家pplpleasr的《White Rabbit》計劃為例,團隊展示了一段日系風格的動畫短片,並在完結處讓觀眾mint三個情節,mint後會成為NFT憑證,而在截止日期後,mint數量較多的一個情節,會成為短片之後的發展憑據,代表參與者每一次mint NFT,都主導了短片情節的走向,這在本地藝術界似乎仍未有相近例子。這個計劃尚在進行中,暫定製作七個章節,蒐集所有NFT憑證的參與者將獲得額外獎勵。

 

張又升也提到其中一個NFT的形式,就是「靈魂綁定」(Soul Bound Token, SBT)。有些NFT因為起初的程式設定而被設置成不能交易,會永遠留存在錢包內。他由此與當局正在發展一個以區塊鏈來補助演出團體的嶄新計劃。首先,參與者到場觀賞演出時可現場mint出席證明的NFT,這個NFT是靈魂綁定的,也有記載表演日期、地點和演出團體,這可以讓查看錢包資訊的其他人得知錢包主人的觀賞紀錄。這不但是一個身分認同,也是一個從「實」至「虛」去推廣Web 3.0的最佳機會。觀眾可把這個身分認同的NFT上載到特設的網站,官方機構再根據NFT多寡和加權分數來決定補助金額。又升這個提議,無疑為現存的表演藝術補助/資助政策投下一個爆破彈,但因為計劃尚未完成,暫時也未有相關的網上討論。可斟酌的問題包括:

 

  1. Web 3.0團隊與當局的合作:這需要當局對區塊鏈有非常宏觀開闊的視野,才能實行。反觀香港對區塊鏈一類的探索才剛剛開始,路仍很遠。
  2. 觀眾參與的可行性:牽涉區塊鏈這種嶄新應用,可參與的大部分都是年輕觀眾,在題材上會否有傾側?而極需補助的傳統藝術,又會否因為缺少年輕觀眾而未能受惠?
  3. 觀眾參與的動機:或需提供mint NFT後的實體獎勵,促進參與。

 

總結:賣不去的不只是一幅JPG

 

回應文首的一句「賣得出嘅就NFT,賣唔出嘅就JPG?」,在經過兩日的工作坊後,應該會意識到,有具意圖賣出去的NFT,當然也有意圖不賣出去的NFT。希望能有本地團隊了解NFT的歷史記錄、投票依據和身分憑證的用途後,設計出更多樣化的NFT玩法。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及文化研究碩士畢業,現從事戲劇文學工作。文化和戲劇評論文章散見於《Sample樣本》、《三角志》、《立場新聞》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頁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