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布萊希特式戲劇的《殉爆》
文︰梁子 | 上載日期︰2023年4月2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7A班戲劇組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日期︰23/4/2023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殉爆》體現了布萊希特式的戲劇。簡單而言,故事是一個兩難的處境,然後透過種種間離手法讓觀眾思考。

 

《殉爆》設定了一個架空世界,為了提高社會生產力而設計出一套調控系統以發展人類的專長能力,人們只得接受調控結果,一生遵從。然而,一位擁有文學才能的學生,居然擊敗所有工程學院學生,寫了一個程式奪得了程式設計大獎。作為獎勵,他被允許把程式駁入調控系統,卻被愛護他的副校長(教授)發現背後原來存在著一項反調控系統的任務。副校長本著要拯救學生,希望學生能返回系統所給予他的正軌。二人的矛盾由此推進,由學生單向的抉擇,慢慢發現茲事體大,廣至學生家人、同伴,乃至學院、副校長及其女兒的安危。每一階段的矛盾也是兩難,做與不做、如何做、怎樣做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討論間離手法都著重於導演手法和演員的演繹方法,有趣的是《殉爆》是在文本上已一心要間離觀眾。黃曉初(黃)是舞台上的樂手,也是旁白/說書人,而又具備多於這兩者的功用。劇開,觀眾席燈光未暗,黃直接向觀眾對話,做調查,直言這是一齣關於犠牲的戲劇。如此一來,觀眾便先帶著問題觀看故事,間離方法簡單直接,一矢中的。

 

故事情節發展清晰,副校長與學生彼此的角力、威脅、辯論與遊說也非常明確,二人的情感和對事情的看法亦因情節發展而有所轉變,演來真摰。演員偶有的間離是面向觀眾的眼神。不過,全劇出色的間離方法均出於黃的身上,每到關鍵問題,也即場奏琴音的設計當然要記上一功。而最出色的間離則是他的台詞,這功則得先記於編劇,黃的台詞在某些時候是交代一些故事資訊,如距離典禮的時間和一些插敍的情節概要,除此以外他還會在副校長與學生對話和角力時候,直接說出角色的心聲、疑問和掙扎,亦會向角色提出質詢。這一切都是十分有效的間離,切切實實地做到觀眾正想投入的時候,讓他們抽身思考,客觀審視角色當下的選擇。這種效果貫穿整場觀劇經驗,卻不叫人疲乏。

 

除了情節的發展不讓人覺得疲乏,層層遞進的難題、舞美(包括佈景、音響、即場音樂、台位調度等設計)和演員的演繹亦然。然而,最令人欣喜的,是觀眾在觀劇的過程中,除了啟發理性思維,亦能牽動情感,這是奇妙的感受。一般說到布萊希特和間離也很少談到這一塊,討論往往著重於觀眾要理性,要像看地球儀般觀看戲劇,因而情感是非必要的。《殉爆》卻讓觀眾的理性與感性共存,理性在於反思故事提出的種種問題;引起的情感則不在於與角色同喜同悲,而是來自於劇本內容能讓觀眾與現實扣連。看到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乃至角色的矛盾和內心衝突,誘發起觀眾過去在現實所經歷過和感受過的漣漪。

 

在觀看的過程中,真的有著「場上哭台下笑」和「場上笑台下哭」的瞬間。這不是因為各式各樣絞盡腦汁,甚至要運用資訊科技的刺激來達至的間離效果,而只是很簡單,很直接地運用文本,運用「旁白/說書人」完成,來得自然,來得簡約。這也十分合乎7A班戲劇組「回歸文本,簡約寫意」的宗旨吧!

 

最後還想一提的是劇末的部分,角色站向觀眾,黃離開了演奏音樂的位置,走到台上輪流質問角色的段落。當下要是把觀眾席燈光微亮,把角色的問題直接擺在觀眾面前,會否更能直擊觀眾心靈,更能讓觀眾思考?又或是這樣做的話,反而會觀眾害怕,顧慮被看見,因而缺失思考的重要時刻呢?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戲劇/劇場工作者,發掘以不同面向回饋戲劇和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