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香港藝術節《奥菲歐的故事》
文︰洪思行 | 上載日期︰2023年3月29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藝術節
地點︰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日期︰3/3/2023 8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被譽為當代最佳假聲男高音的菲利沛.雅洛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在2014年受「法國五月」邀請來港演出,成為當年最哄動的音樂會之一,可惜筆者未能欣賞。事隔差不多十年,他再臨香江表演,終可親耳聆聽這位「世界首屈一指假聲男高音」(香港藝術節文宣如是說)的歌聲。

 

這場音樂會名叫《奥菲歐的故事》,基本是演唱雅洛斯基2017年推出的同名專輯,以歌劇經典故事奥菲歐為靈感,選取三位巴羅克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第、薩托里奧與羅西就相同題材所創作的作品,重新編排出完整的故事,由雅洛斯基飾演奥菲歐,女高音艾莫克.芭拉特飾演奥菲歐的太太尤麗迪絲,伴奏的是雅洛斯基創辦的阿特西斯樂團。原本專輯中有合唱的部分,但可能因為巡演的成本考慮,音樂會並沒有合唱,取而代之的是幾首純器樂曲目,也是讓兩位歌手休息的時間。

 

也許因為音樂會不設中場休息,節目待到八時十分才開始播場規,讓多些遲到者入場,減少對演出的影響(雖然還是有人遲到)。阿特西斯樂團一共12人,三名弦樂手在觀眾的左方,兩名木管號(Cornett)則在最右方,多首樂曲都有弦樂與木管號對答的樂段,所以經常出現有如網球賽兩邊對打的情況出現。主要提供和聲支援的低音提琴組則在前一排,較接近歌手,作為節奏組的敲擊樂手是串連整個樂團的最重要一員,所以她坐在正中間。音樂會正是由敲擊開始,樂手所敲擊的鼓很有中世紀的味道,不但穩定,而且有重有輕,引領整個樂團。第二首交響序曲有點節慶氣氛,讓人聯想到民眾在慶祝,樂曲差不多完結時,坐在後方的芭拉特和雅洛斯基行到前方準備演唱。

 

芭拉特的聲音有種較暗的質地,而且偏厚,加上音域不高,因此筆者真的一度以為她是女中音。她的歌聲圓潤,演唱長音時會先維持很直的音,到尾段才變成震音。她在〈我的摯愛〉展現如何從低音唱上高音而維持一致的音色,同時感到她的胸腔音非常暢通,反而她的高音略遜,爆發力不夠,而且有時會向後收,估計是想以此方法令聲音變柔,而非技巧的問題。

 

至於雅洛斯基的歌聲一如在錄音中聽到的,仿如天使的天籟。不過他傾向逐個音圓滑地「拋」出來,而非一整句。他一開始有點未充分熱身的感覺,去到第二、三首歌才開始「上力」,不但聲音更加飽滿圓潤,跟芭拉特對唱時氣勢明顯在對方之上。雖然二人默契十足,互相緊扣,但聲質並不太合,直到最後加唱的一曲〈Pur ti miro〉,二人共同放輕聲唱,聲質終達至相融。重點歌曲〈偉大的神靈〉的確是雅洛斯基的「show time」,展現了高超的技巧,同時表現得十分輕鬆,不徐不疾,淡定非常。

 

除了音樂外,演出加入戲劇的元素,不但有簡單的走位和演戲,也在細節上花小心思,例如當尤麗迪絲死後,芭拉特把白色披風換成黑色披風,雅洛斯基則從白恤衫換成黑恤衫。甚至連樂手也有走位——演唱〈偉大的神靈〉時,第二小提琴和木管號會行到後方,背向觀眾,分別模仿第一小提琴和木管號的演奏,製造迴聲的效果。當樂團奏起《地獄交響曲》時,燈光立即轉紅,視覺效果突出。去到結尾當雅洛斯基在唱最後一句「讓我死吧」,燈光逐漸轉暗直至全黑,只剩下歌聲,用純美的聲音結束音樂會。

 

《奥菲歐的故事》是雅洛斯基精心編排的節目,從三位作曲家的音樂「剪輯」成一個故事,然而不得不說是歌曲略嫌單調,欠缺一些巴羅克音樂所見的快速樂句。另外場刊並沒有原文歌詞,在沒有字幕機的情況下,難以跟隨音樂,更甚的是,在〈音樂總監的話〉的英文版提及過〈Possente spirto〉,但沒有說明那是〈O powerful spirit〉,除非是懂得中文,能從中文版得悉是〈偉大的神靈〉,或是懂得意大利文,否則不會知道是哪首歌。即使是懂得中文,也有困難找對應的歌詞,因為通常這些歌曲的第一句歌詞就是歌名,但〈偉大的神靈〉的第一句中文歌詞是「啊,令人敬畏的強大精靈」,要對應英文歌詞「O powerful spirit」才能確認,真是十分不便。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樂評人,香港藝術發展獎2017藝術新秀獎(藝術評論)得主,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音樂),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編有《香港古典音樂年鑑》(2014及2015)。香港無伴奏音樂組合Zense  A Cappella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