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南丁格爾?
文︰周玳宜 | 上載日期︰2023年2月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夜鶯玫瑰》(照片由香港話劇團提供)
節目︰《夜鶯玫瑰》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7/12/2022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劇情簡介

 

《夜鶯玫瑰》以一場閉門聽證會揭開序幕。出席者包括從戰爭前線回國的Florence Nightingale(南丁格爾)、她的情人陸軍部部長Sidney Herbert,以及首相Palmerston。Palmerston一方指責由陸軍部派出、南丁格爾領導的護理團隊表現不專業,導致戰地醫院死亡率高企。另一邊廂,從戰地回國的南丁格爾則陷入自責之中,她一心想要拯救生命,卻無力拯救;她為病人設想、堅持己見,倒頭來卻不受醫護團隊待見。受病魔及心魔雙重折磨的南丁格爾,在內心與自己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幸終能與自我和解,更成功推動醫療改革,完成她拯救生命的初衷。

 

編導的創作意圖

 

編劇筆下的南丁格爾是多面的,她為人正直,但又專權獨斷;既是白衣天使,又是數學家和統計學家;出身於貴族家庭,卻投身護士——一個當時被視為下賤的職業。不過,比起講述這位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蹟,編劇更想揭開她的內心世界,特別是戰爭對她造成的心理創傷,以及完成自我救贖的過程。南丁格爾的信念、心理狀態和回憶被分拆成多個碎片,穿插於故事情節之間。

 

是次演出的亮點在於以二人共飾一角及「全女班」的方式演出,兩位導演於演後座談會道出箇中原因:前者是為了呈現南丁格爾自我審視的心理狀態;後者則是為了把其他角色塑造為主角的投射,並揭示當時兩性不平等的社會問題。

 

雖說是二人共飾一角,舞台上的兩位南丁格爾卻不一定處於相同時空。例如在護士Marina被主角辭退那場戲,其中一位演員飾演身在戰地的南丁格爾,向觀眾還原當時的場景,另一位則穿越到回憶中以揭示主角後悔當初的決定。有趣的是,此類時空上的差異有時會被模糊掉,例如在戰地為傷兵進行手術的那場戲,兩位演員交替飾演相同時空的南丁格爾,彷彿令「南丁格爾」化為一種形而上的信念,而非真實存在的人物。

 

除了以「全女班」演出,導演更進一步對劇中人物的性別角色作模糊處理。即使是男性角色如Mr Herbert和Palmerston,演員未有強裝出男性的聲線、形體動作等,反而保留自身的性別氣質,讓陰柔一面融入人物塑造。

 

未被徹底執行的創作意念

 

二人共飾一角的處理可說是成功的,與編劇的原意亦互相切合。可惜的是,如未有出席演後座談會,觀眾單靠演出恐怕未必能領會導演以「全女班」演出的用意。

 

首先,歸因於劇中人物的性別角色被模糊掉,男性與女性的分野不明顯,倒予人兩性社會地位平等的錯覺,以致演出未必有助觀眾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

 

其次,按劇本側重於描寫南丁格爾與其他角色的衝突和她的內心世界,多於描寫其他角色的想法和轉變,導演便需從文本以外著手,以傳達「人人都是南丁格爾」的創作意念。可惜,演出未能把南丁格爾的特質融入其他角色之中,無法讓觀眾從其他人物身上找到南丁格爾的影子。舉例來說,南丁格爾的困窘是源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她的自我和解在於接受現實,但決定仍然追求理想。然而此特質除了Hypatia一角,其他角色皆未擁有,他們與南丁格爾的共通之處僅存在於性別相同一項。

 

結語

 

此劇零碎的場口眾多,但演出的節奏仍能保持流暢,可見導演的用心,惜「人人都是南丁格爾」的創作意念雖好卻未能徹底執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周玳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