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樓的「變」與「不變」
文︰黃美詩 | 上載日期︰2023年2月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天下第一樓》(照片由香港話劇團提供)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4/12/2022 2 :45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香港話劇團在本劇季帶來何冀平老師的劇目——《天下第一樓》,此劇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寶之一。其後在不同地方巡演,大受觀眾喜愛,可見此劇能讓不同文化的觀眾找到共鳴。《天下第一樓》以北京烤鴨店的興衰為藍本,名噪京城的烤鴨老字號「福聚德」老掌櫃因病退居幕後,但兩位少東唐茂昌及唐茂盛不務正業,一個愛唱戲,一個愛習武,老掌櫃臨終托孤(福聚德)給外援盧孟實。他在幾年內將「福聚德」轉虧為盈,兩位少東見生意蒸蒸日上,又心生不滿,與之爭奪福聚德的管理權。

 

這次話劇團請來司徒慧焯以現代手法再現《天下第一樓》。一套以老北京的時代興衰為背景,配合老店的更替,成功之處在於時代也在於那陣「京味」。在香港以廣東話演繹《天》而又不失京味,實在考驗導演及演員「變」的功夫。導演在保留《天》文本的台詞外,亦嘗試本地化《天》劇,加入一些相對通俗(如偏現代台詞「女人」、「丟架」)、令觀眾在需要一定中文程度才能理解的台詞(有時更借鑑戲曲及文學名著)中得到一點喘息。例如盧孟實(謝君豪飾)與王子西(申偉強飾)在台上以他倆獨有的默契與節奏互相配合,讓觀眾會心微笑,否則一味保留「京味」的不變,香港觀眾難全然受落。在筆者看來,這樣處理是可理解的,但矛盾的是,仍有觀眾不接受以通俗破壞原味。當然,劇本中原味的宮中大執事與民國軍官於福聚德相見的場面有完整保留,導演更以二人由戰戰競競互相觀望,盡可能「平起平坐」但又言語間顯擺自己主子的地位,引起觀眾對大時代下的人物的理解與共鳴,是引人哄堂大笑又發人深省的一段。

 

「變」除了指導演呈現手法外,也指《天》劇中的時代轉變,由1917至1928年發生的中國歷史事件融入三幕劇當中,從張勳復辟的準備「掛龍旗」開始,到復辟失敗,到末代皇帝最後也銳變成日本人的傀儡,時代的轉變伴隨著福聚德的轉變,也凸顯了不同角色的轉變。導演呈現主角如盧孟實、王子西、常貴、唐家兄弟外,修鼎新論時代變遷及人生百味,以及背後一眾「小徒弟」,都比文本更顯突出,讓觀眾隨時都可找到對照自己的生存方法。劇中盧孟實以求變做實事的方式拯救垂死的老店,當時來說是「革新」,然他想餐廚業一行不被看低立下店規、對烤鴨師傅「大羅」的處處頂撞又相當容忍、對下屬更是有師徒之情,能幫多少就多少,又顯出他根深柢固的中國傳統「人情味」經商的價值。「求變」與「不變」,都顯現在盧孟實的處事當中。孰好孰壞﹖從來沒有答案,最好是求變中又延續美德,中國人最愛中庸之道,也是我們「本性難移」之地方。當然「本性難移」還有我們在大時代的「生存之道」。

 

《天》劇整體流暢,演員表演到位,但還是留有遺憾之處,例如「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對聯為什麼不就正經地寫在牌匾上呢﹖現在總覺得欠了一種堂皇與唏噓感的衝突。又例如落難後的克五縱然是一個「奸角」,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在此版本中我還未看到他的可憐。當然還有盧孟實,如果他能少一點「瀟灑」,多一點從正後方走上台面的畫面,會更顯現到盧的氣場,對比結局的落寞感會更強。

 

《天下第一樓》劇本的張力和各演員的功力都在,《天》劇從飲食到人生,題材之豐富,任君對號入座,到散席時,卻發現已大快朵頤。

 

轉變與延續,是歷史運行的概念,人類在時代洪流中見證轉變,筵席更換無數次,而延續下來的,永遠都是劇中所指的「本性」、「價值」與「情」。

 

此版本的《天下第一樓》保留了「京味兒」,又多了點香港式的「人味兒」,仍屬佳作。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黃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