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幽谷之玫瑰
文︰鍾燕冠 | 上載日期︰2023年2月1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夜鶯玫瑰》(照片由香港話劇團提供)
節目︰《夜鶯玫瑰》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7/12/2022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以現代護士先驅者佛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為藍本的歷史劇《夜鶯玫瑰》,以一場聽證會揭開序幕,有別於對南丁格爾歌功頌德的戲劇,這次以她內心掙扎為主線,揭露一連串醫療體制的腐敗和官僚操控。在現今瘟疫蔓延下,這劇更能給當下一面鏡子,對照過去和現在發生的事情,叫人認真對待和思考。

 

《夜鶯玫瑰》的背景雖然發生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英國,但在二十一世紀受疫情所困的香港,這個劇作所描述的不只是南丁格爾這個歷史人物,而是一個充斥著衝突的醫療制度。此劇借鑒「個別歷史事件」提升「普遍性」,如劇中的聽證會以第三者報告形式提及管理的分歧令死亡人數上升,反映公共衛生政策的落後。劇中的南丁格爾需要使用麻醉劑為受傷軍人施行手術,危急關頭院長卻要求她先提出申請,才進行採購、使用,且庫存及報廢都需要依照程序。程序自有其用處,但應是有效地管理和運用醫療用品救人,而不是成為救人的攔路石。這段情節,不禁聯想到在醫療體制中,不同持份者對如何救人出現的分歧,反引致更大傷亡的爭議,陷入無盡的黑洞。

 

貫穿整齣劇的聽證會,充斥著不同勢力黨派的爭辯,單刀直入地曝露各人的私心和弱點,令主角色陷入困境,推進劇情,更帶出人物性格的灰色地帶。例如戲中醫護之間的衝突,南丁格爾開除提供煙酒給傷兵的護士,以及阻止修女為傷兵禱告,她認為這樣做對傷者沒有幫助,且堅持重症者治癒到最後。讓病人痛苦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死去,劇中的南丁格爾更傾向前者。她性格上的強勢,顯得不近人情和專橫獨斷,忽略了在垂死邊緣的人需要的心靈安慰。劇中安插了一段情節解釋南丁格爾為何執著於生命的活著,由於她小時候的一匹愛馬因患病被母親人道毀滅,造成她童年陰影,亦因此形成她對生命的堅持和信念。但她的信念,並沒有打倒殘酷的現實,她在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回到英國,陷入精神崩潰的狀態,對死去的士兵感到愧疚。根據歷史記載,真實的南丁格爾回到英國後被證實患上「出血病」,這症狀會令患者發高燒和出現幻覺,所以晚期的南丁格爾經常把自己關在房中拉上窗簾工作,並以一身黑色裝束示人。

 

這齣劇以全女班的組合演出,在演後座談會上,導演解釋這個安排是想以女性的角度詮釋,加上舊時代女性地位低微,這次便由女性發聲。而全女班演出也能解釋為:所有角色都是戲中南丁格爾的投射,反映不同面貌和心理狀態的她。例如不斷出現的亡魂,要求她寫信寄給家人,這是內化了的衝突,更呈現主角痛苦的自我拷問。

 

後段南丁格爾提出醫療改革、改善公共衛生,發明玫瑰圖(Rose Diagram),觀眾可由籠統的死亡數字,思考數字背後每一條生命的價值,這是戲劇的意義所在。歷史劇通常會說是「為古人翻案」,或「還原歷史本來的面目」,其實是劇作家借題發揮,提出「暗喻」。他們在醞釀作品時,根據歷史事件發生的事實去構思內容,少不免增加戲劇情節(個人思想和情感),這是文藝創作的一部分,與真正的歷史有區別。劇作家以作品指桑罵槐,諷刺或警剔生活在現實裡的人,讓觀眾能夠體會到舞台上演出的事情不單在過去「曾經」發生,更重要的是在以後也「可能會」發生。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曾當記者,現專注文化及藝術工作,撰寫電影、視覺藝術和劇場評論,亦兼任日本SAORI紗織藝術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