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化是滑稽;馴服是荒誕——《新馴悍記》
文︰鄭樂希 | 上載日期︰2023年1月6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新馴悍記》 »
主辦︰Art's Options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日期︰9/12/2022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質而不俚,進退有據,淺而能深,不徐不疾。寥寥數句,已道一二。此劇對白之精煉,執導之功架,意念之深遠,節奏之恰當,尤令筆者讚嘆。
 
《新馴悍記》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馴悍記》,原著中的「悍婦」為帕多瓦商人巴普提斯塔的女兒凱瑟麗娜 (Katherina),《新馴悍記》則在加入60年代香港為背景的前設下,將劇中主要角色稍作潤改,如「悍婦」改為香港首富霍家大小姐霍素秋,「悍婦的追求者」(Petruchio) 變為同樣愛好錢財的喬麥基。
 
單論劇作改編之質素,筆者已然認為是相當不俗,且甚具韻味之作。場上演員不遺餘力的演繹,劇場空間恰到好處的運用,實令人耳目一新。
 
在此願先指出《新馴悍記》場刊中的一句話:「一場男人與女人的愛情戰爭,誰人才是愛情中真正的勝利者呢?」這亦是筆者於觀劇後最大的迷思。之所以稱它為「迷思」,不單是源自此難題,更甚的是,正正因著此句,更覺《新馴悍記》與《馴悍記》之別。眾所周知,《馴悍記》的結局於「悍婦」Katherina而言,無疑是悲哀的。被馴化後的Katherina,不惜手指太陽為月亮,以換一夕安寧,縱使心知丈夫刻意顛倒是非,亦只能無動於衷。而最諷刺的是,Katherina 至於《馴悍記》落幕之際,對在席眾人講述女性委身為人妻之規條:要時刻保持溫柔賢淑,不得潑辣,反駁丈夫,需事事貼心服侍,偶爾承受其情緒,仍屬天經地義,洵屬自然,與Katherina原來的性格有着翻天覆地的轉變。而類似的劇情其實亦有出現在《新馴悍記》中。
 
然而稍有不同的,亦是令此劇意味深長之處。大小姐霍素秋竟於結局之際,說了這一段話:「佢哋男人以為掌控我哋,咁咪由得佢哋開心囉,要用手段控制男人就係咁簡單啫嚒。」實際字句或許有所出入,但句意大至如此,已然暗示劇中的霍素秋,實質將喬麥基玩弄於股掌之中,而旁人卻毫不自知。
 
劇場恰到好處的燈光配合,更突顯了此突如其來的轉折所示的震撼感。幽暗的燈光影射了兩位主角內心的獨白既不為人知,卻又籌算已久。眾男女角色於舞台的相對站位,更凸顯了其涇渭分明的對立,暗喻此「戰」看似一觸即發,實已暗自鬥法許久。劇作於此氣氛高漲的一刻驟然落幕,已然呼應了場刊所指「一場男人與女人的愛情戰爭」。更矚目的是,此時的霍素秋不再像Katherina一般,成為屈服於封建制度下的女性角色,反而在不經意間,以其個人手段馴服了目空一切,自視甚高的喬麥基。一眾男性角色無知地奉喬麥基為「勝利者」,向他致敬求教,較之及後霍素秋獨白所喻「玩弄男人」的手段,無疑是相形見絀,誰人才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相信早已高下立見。
導演、編劇刻意賦予霍素秋平等的地位,使之不再為男性的從屬,從而有了暗裡抗衡的可能性,實為此劇一大看點。值得一提的是,是次劇作之演員均為「長・智・戲」 計劃第三屆專業培訓班之學員。據該負責人所說,眾演員之平均年齡均達62.5歲,筆者對此深感敬佩,需知道,不論是日復日的排練,或於舞台上維持長時間高能量的呈現,均絕非易事。適逢此劇原為喜劇,對舞台能量之需求更為嚴謹,故對演員自身而言,更可謂難上加難。
 
而筆者亦深信,各演員之人生閱歷,亦能深化演繹「活在封建制度下女性角色」之拿捏,可謂相得益彰。演員全身投入、繪形繪色的演繹,更是精神有嘉、應記一功。雖部分演員偶有「甩漏」,但亦適時作出修補,未有太大影響,演員之反應及功架亦在此略見一二。若遇及此情況的是自己,恐怕只會驚惶失措,啞口無言。
 
故此,一眾「老友記」演員確為此劇生色不少,又或說此劇本本就為他們量身定做。筆者之所以認為對白「質而不俚,俗而不鄙」,源於對白中不少俗語、俚語之運用水到渠成,毫不突兀,既能演示該年代之民生所感,亦不落俗鄙之中,實為一絕,出自一眾「老友記」所演的角色口中則更見其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霍素秋這一角色由「潑婦」變為所謂「賢婦」的心理描畫,如能着墨更多,相信會令此劇之衝突更為立體,亦能繼而深化主題——例如霍素秋看似「被馴化」後的內心所感、她如何看待喬麥基後來「呼呼喝喝」的態度等。
 
雖部分演員的演繹確未能呈現相應的戲劇張力,以致令觀眾未能全神投入該角色,尚有提升的空間。但正如此劇之負責人所說:「台上的演員或未有專業的演技,但卻有專業的態度,相信未來亦進步可期。」故筆者深信,一眾「老友記」在未來的演出,亦會透過飾演不同的角色,探索自身所長,磨練演技,突破此時所限,並以自身對戲劇的熱情,感染更多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就正如「戲劇」二字,本就存留於有心之人身上,而絕無職業、年齡、能力、貴賤之別。
 
筆者之所以如此斷定,皆因深諳自身所有,不過是專業的態度,而非專業的劇評準則。自身力所能及的,也不過是以專業的態度,來寫並不專業的劇評,並從中學習何謂「專業」。所以筆者認為,是否「專業」並非重中之重的考量,因為「專業」從來不需,也不應出自他人之口。
 
當然,或許前文所說的種種也不盡然,又或許「誰人才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尚有討論的餘地,但無可否認的是,歡聲笑語的氛圍,早已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喜劇。只是,從來沒人保證,這埸喜劇的結局,會是一埸喜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閑時不愛閱讀,唯好寫作。所信寫作者均有「三筆」,謹以「筆觸」為首、「筆力」為輔、「筆法」為末,始能字句鏗鏘,下筆生花。晚雖不才,謹以此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