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只恐散之不及:評香港話劇團《天下第一樓》
文︰袁貝 | 上載日期︰2022年12月19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日期︰8/12/2022 7:45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本年適逢香港話劇團45周年,劇季一推出,見有《兩刃相交》、《天下第一樓》等戲已意馬心猿,急不及待購票進場。前者是潘惠森手筆,雖有枝節,然而無減動人;後者卻不盡人意,演出三小時有多,筆者腦海中縈繞一個問題:「今日,為甚麼還要演這個劇本?」

 

《天下第一樓》是何冀平的劇本。根據資料,本劇於1988年首演,至今已演出超過600場,場刊更指劇本與《雷雨》、《茶館》並列。筆者是首次觀劇,且無劇本在手,無從得知劇本全貌,單以台面所見,故事確頗有《茶館》之貌,卻欠其韻。

 

故事背景為二十世紀初中國的首都——北京,十多年間歷經晚清動盪、軍閥割據、內憂外患數之不盡,政局之混亂,不必詳述。烤鴨老店「福聚德」在北京經營傳到第三代,俗謂「富不過三代」,交到兩位少當家之手,二人各有喜好,自然無心戀戰,更兼借支過日,因此「福聚德」已如覆巢之卵,岌岌可危。盧孟實出現就如救星,挽危樓之既倒。及後,全劇每一幕都是難關又難關又難關,而他亦多次以命相救。然而認真讀他的難關,與政局可說是無甚關係,更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問題,他最大的難題是來自兩位炫富的少當家;來自整日整夜要辭職(又老是不辭)的掌廚;來自窮(卻又年年擴張,無懼倒閉,更可連帶照顧對面飯莊伙記之生計。孰窮耶?富耶?)。簡言之,即是內院的問題,與外界關係不大,筆者好奇:假設,如此故事放在現代背景,或許亦無不可。

 

一個故事動人之處常繫於人物,此劇的人物卻未能在筆者心中留下印象。換個說法,人物過於平面。先論主角盧孟實,長袖善舞。財政危機跟前,敢以泥土混麵粉裝派頭,肯定是智慧過人,也是膽大心細。可是他的技倆老是重複,到了下半場,我也疑惑為何仍有人甘心被騙?莫不是因為他看似一身正氣?此處又是一疑點,在故事中,男主角父親受辱而死,令他充滿復仇心性,亦對下屬管教甚嚴,本為正常發展,然而他的背景成了他的偏執,而他的偏執亦成為「福聚德」的障礙,到最後他代下屬受刑,就不再出現,只有女主角輕輕說了一句他走了(我本以為是死了,卻原來是回鄉),他有甚麼了悟呢?我找到了2000年政府所發《春天實驗劇團粵語演繹何冀平成名作《天下第一樓》》的新聞公告,入面有一句「事情了結之後,盧孟實進一步明晰人間事理,離開了他苦心經營的「福聚德」回山東老家去了。」到底是原本如此,還是觀眾的想像?實不得而知,然而主角也沒有完整的故事線,其他角色亦類同,實在是令人遺憾。又如女主角洛英,明明也是有擔當的人物,演出之初有提過她一手「堂子菜」不落人後,到第三幕才見真章,她以廚藝鎮住流氓幫子,然而她的才能卻未被重視,更為男主角怒斥「羞家」,敢問是何羞之有?女主角未及解釋,男主角就疑似操勞過度,眾人(又再)慌慌張張「救駕」,事情不了了之,恰如二人感情的結局,男方認清命數解甲歸田,女方情真意重,留在京城仍為他操持對聯一事,自始之終,女方都是工具人的角色,其作用竟遠不及成順。

 

劇本寫成的年代畢竟與當下有距離,入場之前,已早有預備。叫人驚訝的是,劇作的整體呈現欠缺想像力。提到二十世紀初北京經營的飯莊,必然是大紅燈籠、金字招牌、長衫馬褂。不得不說,在第二、三幕,大樓實景緩緩滑上台面,視覺上的確是頗為震撼,但華麗的佈景實用性在哪裡呢?我忽然想起任白慈善基金的《再世紅梅記》,時為2014年,在展現賈府尊榮時亦用上大紅燈籠,加之門廊樑柱,即使沒有具像化的實景,氣派卻是擺在台上。《天下第一樓》的兩層實景感覺卻笨重得多,既無法分隔上人和下人的距離,又壓縮了觀眾的想像空間,就功能性而言,實非首選。舞台夠廣夠深,足夠演員在這個空間上大有發揮,然而他們的動作走位,盡在意料之中,舉例酒過一巡要「上鴨」,十個演員拿着鴨在台上繞圈,實在太有舊式酒樓宴席上乳豬的既視感,一次如是兩次如是三次如是,同樣走位重覆出現,令人食之無味。其實本地劇壇對如何呈現「中國想像」,常見同類問題,因為無法甩去以往影視作品的印象,於是不斷複製典型,縱使老練如司徒慧焯,亦難脫窠臼。此做法無疑契合由同一年代影視作品餵養的觀眾。然而若停留於此,五年十年後,當觀眾文化底蘊益長,只會更彰顯我們對傳統文化、歷史所知之微,屆時,本地劇壇可以如何吸引新一代觀眾?此事頗值深思。

 

香港話劇團45周年以此劇誌慶,由司徒慧焯導演,加上久違香港劇壇之謝君豪「掌勺」,確令劇迷有久旱逢甘露之期許,唯呈上的菜式,雖然五味雜陳,實在獨欠可口。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人,中文系畢業生,現從事藝術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