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在演變的《無法誠實的我們》
文︰朱映霖 | 上載日期︰2022年12月13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 三角關係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日期︰5,9/11/2022 8pm,12-13/11/2022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本地原創舞台劇《無法誠實的我們 Still You》是三角關係Trinity Theatre繼2019年及2020年上演《無法成長的我們 Still Young》的後續作品。前後兩個故事是獨立的,在同一系列的創作上,是次劇本以「誠實」作為我們「成長」後需要面對自己的課題,刻畫角色之間的相處,讓觀眾在貼近現實生活的故事情節中取得共鳴。

 

此劇的角色形象鮮明,除了反映出不同性格的人群之餘,角色之間能在戲中擦出更多火花,而角色的相同之處就在於大家都不誠實。身兼導演、編劇及演員的薛晉寧, 飾演二寶這個有無拘無束及自由意志的角色,無論面對任何人,撒謊時都有點浮誇卻表現得自然又理智,還非常習慣掩飾內心的想法。陳漢娜飾演海藍這個性格文靜的角色,表面上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所謂,但其實隱藏了對自己的不誠實。二寶與海藍這對舊情人分手後各自面對一段新的感情,即使認清自己的不誠實,他們的關係仍然是沒有答案。

 

郭爾君飾演的Tracy是一個活潑鬼馬又有勇氣的角色,對二寶隱瞞自己另一個男朋友,但面對自己內心的感受時,很清楚自己的想法,能夠盡情地哭鬧或歡笑。二寶跟Tracy交往時的態度和相處方式,其實只是表面上遷就對方,而非誠實以對。但Tracy還是喜歡二寶,並會配合其喜好約會。可笑的是,兩人至分手時,二寶也不知道Tracy這個名字才是她真正的名字。

 

王柏霖飾演的阿祖,是海藍的新男朋友,也是二寶的同事,他是四個主角之中最肯改變自己各方面的人。無論面對海藍或是其保險公司的客戶,阿祖都認真分析和設計好每項計劃。他的不誠實在於隱瞞過去的感情史,但他願意不斷改進。擔任聯合編劇的鄭曉桐還飾演了八個角色:餐廳的老闆娘、便利店職員、大廈保安員、劇場導演、的士司機、化妝品櫃位銷售員、保險公司的客戶及二寶的媽媽。這些角色及演員生動的演繹方式為此劇增添了不少喜劇效果,某幾個角色因為工作關係而習慣性地不誠實,這都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情況。

 

劇本為了加強角色的趣味性,在台詞創作的喜感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例如,餐廳老闆娘每次都以引人發笑的驚喜句子,平淡又堅實地微笑回應:「只要食完宵夜再食下一餐,今餐就不是宵夜」、「請你飲的只是平價貨,如果想飲貴的可以買」、「上次冇材料所以廚師發辦,今次有材料所以俾你揀」。這些台詞既現實又好笑。但一些刻意重複疊字的台詞,例如二寶與海藍互問數次的「你有冇咩咩咩咩咩……」則較會令人生厭。

 

反而,情節配合演員們的互動會更有趣。例如,兩對情侶在餐廳為了設定手提電話密碼而製造小混亂的場面,演員們對答的語氣十分搞笑。還有二寶與Tracy一起玩扭蛋機的場景,雖然演員表現有點浮誇,但當抽到了不喜歡的玩具時,二寶說:「這樣也算實現了一個願望」,而Tracy失望地回應:「這樣是浪費了一個願望」,並不甘心地哭鬧,引起觀眾的笑聲。這種由演員從劇本內容帶動喜劇效果的演繹方式,較易令觀眾接受。

 

此劇主要依賴演員們自身的魅力,以及專業的演技去吸引觀眾投入故事。五位演員的整體合作表現得舒服、自然。無論是演繹台詞的聲線、語速的控制、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的表演,都拿捏得很恰當。稍為可惜的是,大部分演員的咬字都略帶懶音,演員們有時亦會因為觀眾的反應,影響到表演的氣氛。筆者合共觀看了此劇四場演出, 包括首尾兩場、平日及周末的夜場,留意到每場都有不同的改變——無論是台詞或演員互動的節奏也不一樣。

 

有些台詞上的修改,感受到是因為團隊還在嘗試加強喜劇效果。例如,首場Tracy在買化妝品的時候,即使售貨員提供的小優惠明顯不吸引,但Tracy依然買了三十盒陰影粉;第二星期的場次變成買九十盒;周末場次變成買三百盒;尾場變成有多少都全要,但理智的觀眾就是覺得不好笑。無論台詞改為買多少盒,這種購物的橋段跟很多劇情都一樣,過於浮誇且不合理。這場戲的喜感,反而來自演員演繹角色時,所用的語氣、神態及動作,表現到角色的可愛又有大無畏精神的態度,而不是「有趣」的台詞。

 

雖然說,舞台劇的精彩之處在於每一場都有不同的效果,但當演員每場演出的狀態和表演節奏都有落差時,觀眾其實看得出此劇排練的時間極為不足。雖然靠演員靈活處理小失誤,當下能夠順利過關,但演員會因觀眾反應而影響演出和劇情的氣氛,這便較難令人接受。觀眾的沉默並不代表不喜歡當時的劇情,演員應無視觀眾所有的反應,更專心地投入角色,沒有必要在每一場不停修改細節。太多轉變會對演員的演出狀態有所影響,保持每場演出的既定節奏會令劇情更有感染力。值得一讚的是,首次參演舞台劇的陳漢娜,能夠掌握海藍這個角色平靜的態度,在每場展現穩定的演出節奏,相當不錯。

 

無論是演員和編排,此劇仍然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但欣賞團隊的創意和合作精神,期待更多這類能夠令觀眾輕鬆愉快地接收、情感豐富的舞台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自幼喜愛舞台藝術與寫作,特別對於舞蹈作品擁有專業的知識,近年曾參與「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演後開評-藝評寫作導領計劃、雙城開評:滬港藝評深度交流計劃(2018)、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2019)等藝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