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刻去傳承《回憶的香港2022》
文︰朱映霖 | 上載日期︰2022年10月19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主辦︰ 風車草劇團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滙星Star Hall
日期︰ 9/10/2022 3pm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音樂 »

此音樂劇場是風車草劇團繼2019年5月首演的《回憶的香港》及2021年10月的重演後,在今年10月以2022年的版本第二次重演。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滙星這個大場地演出,每場數千個觀眾席如超人氣演唱會的情況般爆滿,可見此劇的吸引力和受歡迎程度也是劇團與觀眾之間共同創造的回憶。

 

與其說這是音樂劇場,它更像一個本地導賞團,以說故事的方式勾起觀眾對香港各樣事物的回憶。此劇的四位創作演員包括湯駿業、梁祖堯、邵美君及彭秀慧,他們在部分的場景會扮演廣告中的人物或名人明星,但更多的時間是用自己真實的名字,向觀眾細說他們在香港不同地區的童年回憶,以及其家人長輩或朋友在香港扎根和經歷的生活故事。此劇有17個分場,從香港開埠的歷史開始,先連繫到演員們上幾代的長輩來港定居的經歷,每個分場的不同主題也令觀眾回憶起從前香港的生活與事物演變的過程,例如小時候乘搭巴士的回憶——從前的巴士沒有冷氣空調、窗是可以自由開關的、座椅設計的仿皮革用料、下車鈴的按鈕是一條黑色的長膠管安裝在車頂的位置……不期然讓觀眾比較其與現今巴士的大不同。其實香港各種交通工具也改變了很多,例如新式電車的車箱設計、「叮叮」的聲音、電車行駛時與路軌的摩擦聲、「火車」的稱呼已變成了東鐵、各條渡輪航線或船公司的轉變等。此劇若再有機會重演,亦可以考慮演繹乘搭其他交通工具的回憶。

 

對於喜歡看完整故事的觀眾來說,雖然會覺得此劇的內容很零碎,但在舞台設計及佈置上沒有大轉變的情況下,不會覺得有很多個場景。即使在轉換不同的主題,也因為有現場音樂演奏的幫助,而覺得連接的時間很快。鋪滿砂粒的舞台及舞台中央的攀登架設計得很壯觀,有很豐富的視覺效果。演員們在10多呎高的鋼鐵攀登架上,抓着不同位置爬上爬落,同時穿插於不同的四方形框框之間唱歌和說故事,勾起觀眾童年時在公園內爬攀登架的回憶。劇團在數年前開始構思此劇的時候,曾經與團隊遊走過香港很多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方,訪問過不同行業及不同地區的居民。這些訪問和考察的回憶也呈現在此劇當中,例如大澳原居民向團隊分享他們的生活故事、歌謠、特色食物、單憑肉眼觀察到的大自然環境及氣象分析。演員們從這些朋友對於「家」的自豪及各自的成長回憶中,讓觀眾感受到在不同地區居住的香港人,即使有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和特色,鄰里之間的連繫與互助互信的精神始終最令人掛念。

 

音樂劇場能夠有現場樂隊演奏,為此劇增添了不少真實感。台上四位樂手包括音樂創作Mike Orange、結他手及鍵琴手Jonathan@小塵埃(也同時負責二胡演奏及部分敲擊)、貝斯手Anakin Foo及鼓樂手Michael Huen,他們配合演員的演唱,演奏了多首經典粵語流行曲及廣告歌。除了這些經典的廣告歌曲和演員的演繹令觀眾產生很大的共鳴,還有其中一場在元朗農田種稻米、插秧的場景,配合了中樂二胡演奏及螢幕片段,展現了時光倒流的鄉土情懷。看似簡短又容易入腦的廣告歌曲,其實在演唱時也需要發揮一定水準的演唱技巧。雖然四位演員在短時間內演唱了多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是不容易的事,但撇除對於這些歌曲的回憶,演唱的技巧卻難以觸動觀眾,間中還有因為過度用力唱而出現破音的情況。始終每首歌曲也有不同的難度,音樂劇場更注重演唱的部分,對比起劇團上一個音樂劇場《隔離童話集》,是次演員們演唱歌曲的技巧和情緒也發揮得不夠淋漓盡致,而且有點趕急的感覺。不得不回想起香港話劇團從前製作的一套音樂劇《酸酸甜甜香港地》,其原創歌曲很有感染力,既有香港本土文化的色彩,也能夠演繹出香港人努力為生活拼搏的精神。

 

重演的劇必須要有其魅力。《回憶的香港2022》像一個檔案夾,每一場戲就是不同的檔案,例如香港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環境聲音(深水埗小販叫賣的聲音)、每個地方也有其獨特的氣味(西環海味舖的乾貨氣味 / 果欄的水果及紙皮箱的氣味)、一些快要失傳的工藝(麻雀雕刻 / 繡花鞋 / 手製麵)、街道名稱的由來與改變(麥當奴道 / 麥當勞道)、拍照使用的菲林相機以及期待照片的心情(對比與手提電話內有過萬張照片的感覺)、鎢絲電燈泡的光與溫度(現時轉用LED燈 / 慳電膽)、演員對於自己成長的地區內獨有的回憶、童年時的集體遊戲和玩具、移民潮的經歷、空間與物價的改變、使用固網電話或傳呼機的經驗、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式……就這樣將很多零碎的回憶片段集合起來成為此劇,較年長的觀眾在看著這些從前自己經歷過的故事會勾起回憶,較年輕的觀眾透過自己喜愛的演員們認識了從前的香港。劇團對於傳承故事抱着善意與熱誠的態度,值得欣賞。此劇與觀眾互動的問答環節也跟平常純表演的舞台劇不一樣,較接近演唱會的互動方式。當觀眾進入了問答遊戲的世界,無論是代表答題的觀眾,或是同組的觀眾,也對演員的發問和答案特別留心,藉此了解到香港真正的文化和歷史,也有部分人選擇另類答案來滿足自己的意向,場面搞笑又熱鬧。

 

空間大的演出場地雖然可以容納很多觀眾,但太大的場地會與觀眾產生一種距離感。即使部分觀眾能夠透過大電視的影像觀看演員的表情,也失去了舞台劇在劇院的空間內那種獨有的親切感,觀眾在接收聲音與舞台畫面的質感也會變得不同,部分時間會較難聚焦。重演的劇不單單只有舊觀眾,只要劇本的題材吸引,自然就會產生一批新的觀眾群。此劇重視了解、傳承、珍惜、保育、關心及存有希望的信念,即使演繹方式依然有進步的空間,但劇團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他們愛惜著各種的回憶,以此刻創造未來,就是香港人最值得傳承的那份「人情味」。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自幼喜愛舞台藝術與寫作,特別對於舞蹈作品擁有專業的知識,近年曾參與「世界文化藝術節2013:東歐芳華」演後開評-藝評寫作導領計劃、雙城開評:滬港藝評深度交流計劃(2018)、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2019)等藝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