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豆,我係你個仔》是一齣關於家庭、親情、告別的戲。故事背景設定在香港的離島長洲,以父親、三兄妹之間「誰來照顧爸爸?」為戲劇衝突,三兄妹各執一詞,老爸在生病坐輪椅後,卻好像失去了甚麼一般⋯⋯他們回到長洲,見到許多以前的朋友,聊了許多小時候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爸爸多年前的一個秘密被揭開,三兄妹更加了解爸爸,了解這個家庭更多一些。但⋯⋯爸爸已經去世了,很多事還沒有來得及解決,就不得不劃上句號。但無可改變的是親密的血緣關係,「老豆,我係你個仔」這個確實而又溫暖的事實(fact)和台詞也為演出作為一個尾聲。
《老豆,我係你個仔》其實選了一個很好的題材,父子關係引發出家庭內部的隱忍傷痛;代際之間的問題,又怎麼影響到子女去面對自己的人生?中間段落更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怎樣去了解一個人?」但這一些細碎的優點,卻好像被一些不清楚的處理,有些游離、忽上忽下地轉換(transition),夾雜著無伴奏合唱的敘事等等打亂了。故事的節奏顯得有些冗長,情緒起伏不夠明顯,甚至被忽然打斷。關鍵戲劇場面的流失,導致幾個人物顯得有些模糊。
首先,爸爸這個人物作為主角,形象有些扁平。幾場戲中,我們並無法感受到「爸爸究竟是怎樣的人?」,他和子女之間的傷痕、痛楚和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在哪裡?演出中,只有一些表面上的戲劇衝突,例如殺掉了女兒的寵物、和兒子很少講話等。而這些戲劇衝突背後的是甚麼呢?我會期待有更多精煉過的台詞,既在生活之中,又在人物之上。正因為這樣過於再現生活、並未提煉過的語言,也導致演員的表演流於形式,只有簡單的情緒而非「人性」。
其次,戲劇的核心並沒有抓穩。整齣戲延伸出太多支線,但沒有任何一條線對於「父子」關係有質的改變。開場時,花了大量時間鋪墊長洲的文化和社區氛圍、生活質感,接著又進入了別的父女關係:在粥店的一個小公主和百依百順的爸爸,彷彿是要尋找一個對照,亦或者為了好笑或調節劇場演出的節奏。有時則是劇組的演職人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講述與父親的關係,直面觀眾,好似是為了打破第四堵牆⋯⋯
從演出全程的一些切換、換景、穿插的音樂聽得出來,導演的確是設計了很多環節和心思,好像都是為了鋪墊最核心的「父子關係」,最後直插入這個關係的中心。但偏偏每一處設計都和「意圖」擦身而過,因此,演出對於觀眾來說,故事的容量太大,人物關係過雜,戲劇場景的切換並未給予足夠進入的時間,因此顯得有些「失焦」,很難抓住每一場戲的重點,以致於對「父子關係」這一命題,很難可以有一種在生命上、在深度上、在情感上的一個累積。
最後,演出其實有大膽地嘗試——導演想要重新運用黑盒劇場的場地空間,把舞台後方打開,燈光照進去,深遠而空曠,父親一個人坐在那裡,癡癡的,甚麼也不說,這本身已經是一個極強畫面感的場景。我甚至期待著能有一些好像《推銷員之死》那樣夢幻又落魄的父子對白,但似乎畫面停在了這裡,在那空空的黑洞裡,依然重複著一些生活家常,並未進入到角色內心深處的痛與原諒。在兒子召喚觀眾們離開座位,走到深處去看爸爸的生活時,並未給觀眾一個非常充足的理由——你們必須要開始遊走,你們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爸爸,似乎只是一種為了形式而創作出來的沉浸式體驗。而走到黑盒劇場另一個演區的觀看,也沒有讓我看到一個耳目一新的爸爸,中間關於爸爸自殺的場面,我期待的是一個男人的尊嚴、對成功的渴求、對妻兒的愛和對生命的留戀,是如何在這不被認可的生活中支離破碎,而非只是靠哭喊和敘述呈現的情緒。
誠然,《老豆,我係你個仔》不算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演出,但這僅僅是個人之見。我依然認為這個題材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可能性,以及導演對於劇場形式的探索,如果能更加緊密地結合劇本中的內容,相信會有更多火花。「如何了解一個人?」、「如何和生活了幾十年,但好像也不怎麼說話的爸爸搞好關係?」是許多華人家庭面對的問題,我們習慣了用親情去要求,用「都是為你好」而選擇沉默。也許血緣需要的是坦誠和理解,但作為子女,卻總是把善意的態度和謙卑留給別人。這樣的情感落差和家庭中的不自在,真的是很好的戲劇題材,期待創作團隊未來能有更多的挖掘。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