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衛隊》劇評:喜閙中迷了路的溫情
文︰叢蔣漢 | 上載日期︰2022年6月8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香港話劇團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家庭保衛隊》作爲2008年香港藝術節的節目之一,也是香港話劇團少有的音樂劇作品,所以製作非常認真,幕後的司徒慧焯,鐘志榮和張兆鴻都是老手。 十多首歌曲配合連場歌舞,非常熱閙,而且轉場純熟,節奏明快。可惜不是在現場觀看,難以了解現場觀眾當時的反應。

 

劇名就好像日本的怪獸動畫,為觀眾預先營造了童真、胡鬧的氣氛。而編導也明顯以一個比較淺俗的手法去處理這個主題溫情的故事,所以情節不乏胡鬧、荒誕的環節,劇中的家庭電器發展成不少人物,有些更變成劇中主要的角色。家電變成了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要工具,扮演洗衣機的辛偉強演出努力,但因為角色的模糊,結果既欠洗衣機的特色,亦無法向觀眾交待自己存在的作用。而其他家電同樣面目模糊,但它們在整個劇中頻繁出現,但又未有清晰的定位,所以難免影響觀眾的投入感。

 

以胡鬧、魔幻手法呈現溫情主題其實並不罕見,Tim Burton在其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朱古力獎門人》,《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多番成功呈現過。但導演的才情、編劇的設計、幕前幕後的緊密配合,都缺一不可。本劇中人物除了潘燦良扮演的風澤有那種胡鬧的特色外,其他角色都有所欠缺。對於那種頹廢、乏勁、胸無大志的中年大叔,潘演來得心應手,但林小寶和周志輝的角色就徹底悲情,很難配合潘去胡鬧。

 

導演想要寫很多東西,但目標分散,結果削弱了故事性,也影響了觀眾的投入程度。場刊提到導演想將2008年觀塘裕民坊重建引起舊樓收購的社會事件寫進去。他認為家庭團結最大的敵人就是家裡的成員自己打自己。風爺爺這位老兵經歷過內戰,中國人自己打自己的沉痛歷史,最後流落香港。風爺爺所在的軍隊手揮大紅旗,但根據史實,流落在香港的主要是去不了台灣的國民黨老兵,風爺爺是國是共,導演有意避開此敏感話題。導演想為劇本加點歷史感,可是又受制於現實,不敢觸碰政治,也不敢得罪收購舊樓的政府和大地產商,如此高度自律,不如完全放棄這方面的題材,總好過現在和稀泥一番,不倫不類。

 

劇中比較魔幻的情節是風爺爺的生死問題。他明明是跳樓,但屍體卻離奇失蹤,他是生是死,變成懸案。另外,死去的人又重現在舞台——如風老太。但最奇妙的是冬至,本來已經胎死腹中,但竟然長大成人,還和風玲相認,並解開了母親最大的心結。我覺得母女的相遇、相認、相愛又互相包容這一段寫得最為動人,既魔幻又親情洋溢。至於家具變人的出出入入,雖然離奇,但純粹為增加熱鬧的氣氛,對深化劇情幫助不大。

 

故事的主題明顯是指出有問題家庭的主要敵人就是家裡每一個成員,家庭必須團結,互相包容,欣賞和接納。不過編導又三番兩次藉風爺爺的口中唱出另外一個主題,就是人要有夢想。雖然說,夢想也可以是齊心建造一個家,但夢想可以有很多,不一定與家庭有關。假如連劇本希望傳達的主要訊息也弄不清,觀眾便更難為劇中溫情所打動。

 

整套劇歌舞連場,是一個非常認真的製作,而且歌曲的旋律多變,有藍調,有爵士,也有用不同風格表現同一首歌曲,洋洋灑灑,可以看到鍾志榮和張兆鴻的努力和功力。劇中幾位演員,林小寶、馮蔚衡、秦可凡和韋羅莎的歌的確唱得不錯,但不是每位主要演員都擅長唱歌和跳舞,導演在選角時應多考慮演員的優劣點。畢竟,在舞台上呈現演員最優越的一面是導演其中一個重要的責任。香港話劇團這次嘗試音樂劇,展現了一個大劇團承擔的勇氣,也為香港的音樂劇發展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值得我們的掌聲。

 

(受疫情影響,是次計劃改爲以網課形式進行,並觀賞戲劇錄像)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叢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