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編者 |
譯者 |
類別 |
出版日期 | 2021年12月 |
定價 | HK$98 |
ISBN | 9789887432050 |
發行 |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
簡介 | 每一位形體大師的背後,是超過二千年的傳承。縱使來自不同文化,不同訓練體系,身體的表達力可以比語言強百倍千倍。
本書第一部分翻譯自芭莉.羅夫女士的默劇著作,以趣味溢然的選文,上溯古希臘及古羅馬,下及歐洲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形體表演方式,繼而追蹤十九世紀精彩紛呈的法國、英國及北歐的默劇演變。第二部分透過走訪來自不同訓練體系的香港藝術家,用他們十八個不同的視角,與讀者一起回顧本地形體劇從八十年代開始、近四十年以來的發展,並提供影片二維碼,讓讀者在細味每位形體表演藝術家的文字分享時,有機會看到相關表演片段,即時走進藝術家的舞台世界。
目錄
譯作者序 一本.小雪 編者序 陳國慧
第一部分:形體大師的心得(下) 希臘和羅馬默劇 綜論希臘和羅馬默劇 芭莉.羅夫 Bari Rolfe 談啞劇 盧坎 Lucian 皮拉德斯和巴提勒斯 約翰.韋發 John Weaver 羅馬的首演 查爾斯.赫士 Charles Hacks
十七世紀的默劇 綜論十七世紀的默劇 芭莉.羅夫 Bari Rolfe 兩齣神蹟劇 佚名 Anonymous 意式喜劇中的啞劇 保羅.葉普 Paul Hippeau 意大利的劇場 伊化力斯圖.格拉迪 Evaristo Gherardi 伊莉莎白時代的啞戲:高勃達克、哈姆雷特、希律和安提帕特
亞洲的默劇 綜論亞洲的默劇 芭莉.羅夫 Bari Rolfe 一些虛擬動作 程修齡 Cecilia Sieu-Ling Zung 能劇的模仿 世阿彌元清 Motokiyo Zeami 印度戲劇技巧筆記 亞納達.庫馬拉斯沃米 Ananda Coomaraswamy
十八世紀的默劇 綜論十八世紀的默劇 芭莉.羅夫 Bari Rolfe 域殊的默劇 R.J.博彬 R. J. Broadbent 芭蕾啞劇 尚.喬治.諾維 Jean-Georges Noverre 啞劇觀眾 喬爾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愛丁堡屠夫格斯古 佚名 Anonymous
十九世紀的法國默劇 綜論十九世紀的法國默劇 芭莉.羅夫 Bari Rolfe 德畢侯的白丑 西奧多.邦維爾 Théodore de Banville 如何聆聽啞劇 赫拉斯.貝爾丁 Horace Bertin 默劇人的回憶 勞柯.納雅克 Raoul de Najac 昨天與今天的白丑 保羅.瑪格麗特 Paul Margueritte 最後一個白丑 薩佛林 Séverin
十九世紀的英國和歐洲默劇 綜論十九世紀的英國和歐洲默劇 芭莉.羅夫 Bari Rolfe 格里馬爾迪 佚名 Anonymous 漢隆—利斯兄弟班的美國之旅 保羅.曉高力 Paul Hugounet 丹.雷諾 賈克.查爾斯 Jacques Charles 蒂沃利花園的啞劇劇團 朗奴.史密夫.威爾遜 Ronald Smith Wilson 關於啞劇 卡羅.布拉西斯 Carlo Blasis
後記:反默劇 綜論「反默劇」 芭莉.羅夫 Bari Rolfe 默劇演出 麥克斯.畢爾邦 Max Beerbohm 偉大的默劇人不再篤信他們的藝術 馬克.邦奇 Marc Blanquet 請高聲一點 活地.亞倫 Woody Allen 附錄一:意大利即興喜劇的常見角色
第二部分:香港形體劇發展多面睇(作者:一本.小雪) 啞劇、默劇、形體劇場 戰前至八十年代的香港形體表演 四十年來形體劇在香港的發展初探 藝穗會——香港默劇的搖籃:謝俊興訪談 形體中與西:與粤劇名伶及跨媒介藝人謝雪心一席話 附錄二:1985 至 2020 年在藝穗會演出及由藝穗會主辦的形體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