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繩,帶來了人生的光明——評《人生白手杖》
文︰吳俊鞍 | 上載日期︰2021年7月8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人生白手杖 »
主辦︰荃灣青年劇藝社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日期︰3/6/2021 8pm
藝術類別︰戲劇 »

政府常宣傳要建設傷健共融社會,實際執行的情況卻未必如願。就像今年三月,便曾有新聞報導導盲犬被拒進入餐廳的事件,足見即使在推廣導盲犬計劃多年後的今天,也常有歧視或誤解情況發生。恰巧,由「荃灣青年劇藝社」主辦的《人生白手杖》改編失明跑手傅提芬的真人真事[1],早前TVB的電視劇《陪著你走》便是以其故事作藍本。是次演出由資深戲劇工作者陳麗芬和陳桂芬分別擔任編劇和導演,配以簡單易明的情節和調度,呈現大眾對失明人士的不理解,從而讓觀眾生出同理心。

 

演出略將傅提芬的心路歷程分作幾部分,由弱視、完全失明至求職不順,及至發展出長跑興趣、領養導盲犬後如重獲新生,再成為全港首名完成全程馬拉松的女視障跑手,其意志確非常人所及。演出的節奏尚算流暢,甫開始講述主角 Tiffany(即傅提芬的化名) 16歲時患上青光眼導致弱視,工作能力減弱,上司和同事誤解漸深;至失明後,Tiffany 去關懷視障人士的慈善機構應徵,卻因不能填妥申請表而被拒絕,甚為諷刺;行人見到Tiffany 用白手杖,也直道「被白手杖打到會衰三年」,避之則吉;Tiffany 的男友Calvin 帶她去見朋友,亦因視障問題而令氣氛變得尷尬。演員雖然相對上功能性為主,亦演得面譜化,但或許正是這樣才能演出大眾對視障人士的歧視。

 

傅提芬的人生,可說是由兩條繩將她重新引回光明路,其一當然是導盲犬的狗帶。導盲犬是整個故事極為重要的一環, Tiffany 失明後,曾到美國接受導盲犬計劃的培訓,返港後帶來了黑色導盲犬Nana。製作團隊力圖貼近傅提芬的真實情況,除了Nana外,連傅提芬本身養育的白犬叮叮也粉墨「登場」——並非真狗上場,而是由兩位演員扮演,配以黑白兩色的誇張服裝,一時爭風呷醋,卻又互相理解。Nana 有時受到大眾誤解,譬如到餐廳被拒諸門外,此時她會解釋有關導盲犬的法例和工作守則。叮叮也會負責擔任講解角色,說明Tiffany在每一場經歷的背景。兩位演員能量充沛,亦看到她們對角色性格的塑造,可見導演嘗試用兩狗互動,以及群戲交流,淡化前半部的低壓氣氛。不過個人認為或不需要安排演員模仿狗的坐姿,可讓觀眾保留想像空間。

 

傅提芬的另一條繩,便是領跑員和她之間的手繩。視障跑者看不到路況,須由一條手帶連繫領跑員和自己。Tiffany 因緣際會下參加了跑步訓練,Calvin 擔心Tiffany,更成為領跑員。Tiffany 跑完十公里後加強訓練,甚至愈跑愈遠,不僅在本地完成馬拉松,還到世界各大洲參賽。俗語有云:「上帝關了一扇門,必定會再為​你打開另一扇窗。」路是由Tiffany跑出來的,而可幸Calvin 一直在身邊不離不棄與她共患難,最後更成為丈夫。Tiffany 獲得的愛情猶如童話,但這正是人生奇妙之處。要數感人場面,兩人在病重父親的見證下成婚當然是其一,其二是稍早時Tiffany 恨自己失明而向Calvin質問「為何要娶盲妹?」,不禁讓觀眾反問自己,能否像Calvin一樣奉上無私的愛和付出?

 

本劇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內的黑盒劇場上演,場地不大、格調貼地,也頗能帶出這個劇的共融特色。主辦的荃灣青年劇藝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立,是為數不多仍存至今的社區劇團之一。團員多是業餘戲劇愛好者,是以此劇由業餘和專業劇場人共製,也有青年、壯年演員同台,甚有劇藝傳承的意思;當然健全和視障共融也是此劇重要一環,團隊在其中一場設有口述影像服務,可讓失明人士一同「觀演」,而傅提芬和導盲犬Nana在最後的同場分享,最為激勵人心。

 

總括來說,本劇的舞台美學或空間設計雖不算突出,但該分享的經歷和金句台詞也好好地表達了,如此忠實的呈現方式,也許是對傅提芬,以及眾多視障觀眾的一種鼓勵。傷健共融議題的劇場是好嘗試,本地藝團亦可繼續多以這方向發展,期望日後同類演出在關注議題的同時,能在美學上再創新猷。



[1] 傅提芬亦有著作《我和導盲犬Nana的365日》,講述自己和Nana的人狗情誼。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及文化研究碩士畢業,現從事戲劇文學工作。文化和戲劇評論文章散見於《Sample樣本》、《三角志》、《立場新聞》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網頁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