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故我在》:漫遊與想像
文︰喻汀芷 | 上載日期︰2021年5月25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有你故我在 »
主辦︰大館
地點︰大館
日期︰14/5/2021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行走,亦是地點的缺乏

 

如果按照學術的說法來講,《有你,故我在》是一個標準的特定場域展演(site-specific performance)。大館本是現代城市中,特定的不能再特定的場域:處於香港的核心中環;活化的歷史古蹟;鬧市商業區中的藝術館……有太多混雜(hybrid)的符號夾在此處。

 

當我們談到地點、或者場域,尤其在戲劇演出中,已經不能單單以現象上的「此地」來判斷。場域包含了物質、歷史、文化、城市居民、以及不同時刻的造訪者或擁有者[1]。場域,正在用一個更加體驗化的方式,讓觀眾感知符號與文本,記憶與故事。

 

入場後,觀眾會被分成黑白兩組,分別象徵惠玲和念珠,每個觀眾只能跟隨一個人物的故事行走——在大館各處散落的電視機,雪花屏淒涼地如同是舊日的空房間。而當你用膠片觀察它:略帶童趣的折紙;迷茫而憂傷的短詩;精確到日期的時間。屬於惠玲和念珠的往日時光,像雜亂無章的千片拼圖,被「行走」和「尋覓」拼湊起來。整座大館是一個等待「被發現」的場地,故事不一定是要講述出來,而是在一個地點中,被認識、被解釋。

 

學者德.塞爾托曾在他的理論中提出:「地點」是排他性的,自我調節的規則體系,是「位置的瞬時排布」。當觀眾行走於大館之中,亦是中環的氣氛裡。中環的金融交易和生活方式,也代表了香港作為商業核心的城市經驗。地點和觀眾?故事與觀眾?演出中,在慢慢地提出這些疑問——時間彷彿被撥慢了秒針,戴上耳機,拿起一張平面的地圖,在熟悉的環境中,尋找零碎的美與詩意:夏夜、音樂、星光,場域與演出互為因果,文本與空間的邊界在漸漸消融。

 

有限中的無限

 

懷舊而破碎的膠卷,空白的祝福卡片,黑暗空間裡發亮的婚戒,沾滿灰塵的雙人床。即使是身在牢籠,也會有「似小孩吃波板糖」的甜蜜。《有你,故我在》中設計了大量「矛盾的幸福」,將美好置放於一個似乎無望的戲劇情境下,以此帶來意想不到的能量。

 

當代劇場已經有無數可能性,表演藝術可在任何地方發生。這樣行走式的體驗劇場也已經有大量歐洲劇團嘗試,但在香港較為少見。這種在劇場中旅行,並非是一種單純的欣賞一場表演,亦或者沿路風景,而是表達一種期望以及有限行動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種文本與空間上的交融性藝術嘗試,其中也包含了創作者個人的美學理念及觀點。

 

《有你,故我在》不是簡單地拾起那些過去的回憶,過去已經擁有了歸宿,被整齊地裝入信封。她們和他們,都在為了生活四處漫遊;寫滿愛語的床板,閃亮著的祝福,克制而隱晦的親吻……這些「矛盾的幸福」會跟著主角,去哪裡漫遊呢?劇本圍繞著「一次告別」的戲劇事件,似乎更有了一絲苦澀——無法逃脫的現實生活,一地雞毛的婚姻令到主角們不斷懷念少女時代的浪漫,人生就是一場雜亂無序的漫遊。觀眾不再是簡單觀看,而是在探索和前進中經歷這些場域,一如經歷角色的情緒。大館中的每一條小徑,每一台電視機,都可能框定著那些「矛盾的幸福」,那些難以割捨的瑣事。大館的空間是有限的,戲劇的時長亦然。但人的情緒不會戛然而止,它會隨著每一次的行走浸染開來,在「有限」中 「無限」。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觀看了惠玲和念珠兩條線索的「婚姻劇場」,呈現兩對夫妻已經熟悉到厭倦的晚餐和無趣的閒聊。兩次觀看後,再看「男人的秘密」一場,就會更容易被打動。兩場「婚姻劇場」中,鏡面都是一個重要的元素。但創作者對「鏡面」這一元素的使用,似乎有些潦草,不知是否刻意為之。觀看過程中,我一直對鏡面飽含了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慾,但卻停在了追憶「老與少」的層面。鏡面世界中的惠玲和念珠是怎樣的?該符號對故事深處的探索,卻缺失了一塊。

 

結語

 

無論如何,《有你,故我在》展示了創作者非常嫻熟的戲劇技巧。不管是對話的鋪排,還是生活細節的組織,都精巧、流暢。不管觀眾的理解怎樣?是否會因為行走而打斷感情?對故事的看法是幾分?都已經在大館中體驗了一次分離和重聚。當人群彳亍在大館的廣場上,集體用鉛筆頭和膠片探索信號。戲劇的本質是詩,我猜,這是創作者寫給觀眾的一首詩。

 

 

參考資料:

Kaye, N. (2007). Multi-Media: Video–Installation–Performance  (1st ed.). Routledge.

Pearson, M. (2010). Site-Specific Performance. Palgrave Macmillan.

 


[1] 尼克·凱耶作,劉雲霞譯:《特定場域展演原理》。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一個喜歡文字的戲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