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ftirnafn
原則上,冰島人的姓「eftirnafn」不能算是家族姓氏。男兒的姓以「son」為結尾,而女兒則以「dóttir」結尾,直譯就是某人的兒子和某人的女兒。舉例說,John的兒子姓Johnsson,而女兒則為Johnsdóttir。有時冰島人玩弄文字會改名為John Johnsson,最多加一個中間名以資識別,但你可以想像約翰之聲滿屋飛。
這規矩由來已久,並已立法實行,只有少數移民能申請沿用本姓。冰島自九世紀開始有人聚居,但人口一直不多。十七、十八世紀丹麥統治期間,政府曾引入姓氏,但不成氣候。人民早期以儲牧為主,土地主要掌握在農場主人及教會手裡,每個農場可能只有一兩個家庭,如果他們團結一致,就不易管治。所以據冰島丈夫的陰謀論說法,沒有家族姓氏來維繫,統治及壓榨人民就更為容易。
而我覺得就算沒有「正式」的姓,冰島人的家庭觀念還是非常強的,外來人不易打入其圈子。冰島更已建立人口及族譜資料庫(https://www.islendingabok.is/),只要以社保號碼登入,即可追查祖宗十八代。
Matur
「Matur」意指食物,是名詞,但冰島老公煮好飯菜,會大喊「matur」,就像我媽大叫「開飯啦!」一樣。他說小時候家裡孩子多且野,總是通山跑,他媽媽也是這樣叫開飯的。
承接維京傳統,冰島的飲食文化比較原始,以「白烚」為主,即白開水煮沸,只有富貴人家才會煎炸。老公回憶幼時,一家六口只買半條麵包,八歲才首次嘗到蘋果的滋味。家住漁港,吃魚倒是如喝自來水,從來不用買,到碼頭問人要即可。鯨魚、鯊魚也非精品食物,屬尋常百姓的食糧,豬、牛肉則屬有錢人家的,一般人可能只有在聖誕才會吃得較為豐盛。而現在漁獲都出口去了,新鮮魚沒得賣,賣冰鮮的也沒有幾間。到餐廳吃飯,鯨魚、鯊魚是天價,年青一代則吃比薩和漢堡包,炸魚薯條都已很高檔。
要吃得平、吃得好,還是自家種、自家煮為上算。自家種馬鈴薯和蔬菜到現在還很流行,我也種過一、兩年,比在超市買的還要鮮甜。
香港人到冰島旅遊,應該會覺得「冇啖好食」。
Veður
「Veður」解作天氣,在冰島生活絕對要「睇天做人」,冬天及天氣惡劣的日子長,瞬息萬變,有一年八月尾就下雪,在九月至十一月間極可能在一天內經歷四季。夏天日照長,冰島人會盡情戶外工作,修葺房社,賺取一整年的工資和糧餉,當外頭狂風暴雪,冰島人卻自在地窩在以地熱採暖的屋子裡看書編織,閒話家常,靜待春天的來臨,如若冬眠。冬去夏來,又再衝刺。
在大自然的嚴威「薰陶」下,冰島人被馴得貼貼服服,更因著歷史及政治因素,不重及不利思辨,絕對是寬宏大量的順民;儘管政客因醜聞下台,但在下次自由選舉,相同的人或政黨會再次被選出來,甚至取得更多選票。
新相識以天氣作開場白本屬平常,但交往久了,還是只能談論天氣,似乎就有點單調,還要只能讚天氣好:「gott veður」。因為當天氣惡劣時,我都不出門了,怎打招呼呢?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