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無方》:形體與說故事的互補與衝突
文︰黃愛琴 | 上載日期︰2018年12月28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傾城無方》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12/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傾城無方》一劇有兩個面向,一是縱向的時間線,交待歷時18日的香港保衛戰怎樣發展;二是橫向的(小)人物故事:為愛國而投日的幫會頭目、遭受誤解孤立的英軍參謀、一心只求生存的加籍士兵、視命令為絕對的日本軍官、被迫中斷訓練的華人新兵、因舊戰友而戰的年老商人。

 

隨著戰爭的時間發展,六名角色呈現不同的心理狀態和作出不同的抉擇。編劇欲以一縱六橫的線索織成一個網,探討個人與命運(大歷史)的關係,亦即是「若結局早已註定,我們所做的一切便是毫無意義?」

 

筆者欣賞編劇能夠寫出香港保衛戰這段歷史的多元化和複雜性,例如比較少人知道原來加拿大曾經參與戰爭、外國商人也因不同原因保衛香港。然而,要在短短兩三小時的劇場呈現一個大故事和六個小故事,難免蜻蜓點水。

 

當然,任何創作都是一種取捨,要放大甚麼、縮小甚麼,全憑作者決定,不過如作者未能有效帶領讀者理解主題,就有點可惜。以筆者為例,我不抗拒歷史細節的陳述,甚至頗為欣賞劇中人物的多元和不同,也覺得編劇有試圖努力為每個角色製造矛盾衝突和心理掙扎,對於網和抉擇的主題也心領神會。不過,有不少觀眾表示未能理解此劇的主旨,也認為歷史細節太多、人物描寫不夠立體、故事發展不夠緊湊……

 

此劇的最大特色是加入很多形體表演,由台上6位演員由頭跳到落尾,以視覺效果而言是一流的,但是也可能由於形體太多,使「正經說故事」的時間不足。筆者希望藉此探討形體表演與劇本之間的互補與衝突。

 

正如導演兼編舞的黃龍斌所言,他拿到劇本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使其「唔悶」。劇本有大量硬資料(hard fact),並以類似口述歷史的形式呈現,而且結構比較鬆散,硬橋硬馬上演,確實容易使觀眾昏昏欲睡。黃龍斌於是加入大量形體表演,造成以下幾個效果:

 

第一,營造氣氛和情緒:此劇一開場,未有台詞,先有一連串你逐我逐的形體表演,演員急速的呼吸聲,再加上緊張的音樂,帶領觀眾進入戰爭的高度戒備狀態。坐於前排的觀眾,由於與舞台距離極近,演員在身前身後急速跑過,更有參與感。另外有一幕,演員以倒立來顯示,華人士兵和加籍士兵孤立無援的處境,甚有感染力。

 

第二,抽象表演具體情節:導演成功透過6名演員,以步行、倒下、後滾、再站立的數個連續動作,營造大量士兵前仆後繼參與戰爭,十分有創意,畫面也很看。又例如有一幕講兩地士兵互相追逐,路、跳、圍、攔等動作也十分傳神地表現當中的狀況。

 

第三,表現主題:由於此劇的主題是「網」,因此有大量形體表演與織網有關,例如演員手搭手、腳搭腳,以身體構成網,演員又會在這些人搭成的網中穿插,呈現歷史是由不同的個人所織成,並非單向,而是多元,而人身處在大歷史之中,又似乎無法逃脫命運的枷鎖。

 

以上三大功能,令觀眾看劇時目不暇給,不覺沉悶。不過,由於此劇本身的故事結構已經比較複雜,再加上大量時間放於形體表演,透過故事發展和人物旁白來推進劇情的空間大大壓縮,或許是令部分觀眾未能投入故事的原因。

 

筆者不禁猜想,若然此劇能夠減少一些與主旨關係不大的形體表演,例如士兵前仆後繼、減少渲染戰事的緊張氣氛,多放些時間在刻畫人物心理狀況,能否更為恰當?因為據編劇和導演所講,表現人物在這件歷史事件中怎樣作出抉擇是最關鍵的。而每個人的抉擇都牽涉大量前因後果,以及他們怎樣判斷戰爭的結果,實非短短數十句台詞能夠交待。形體表演在營造氣氛和視覺效果方面十分出色,卻無法呈現複雜和細膩的思考過程,而這恰恰最能反映此劇的題旨——抉擇。

 

另一方面,由於6名演員要在演出和形體之間不斷轉換,對體力和演技的挑戰都很巨大。前一秒還在跑跳,下一秒要演生離死別的內心戲,情緒難以迅速轉換。這或許是他們普遍都傾向以一種比較強烈的情緒作演出的原因,層次稍嫌不足。

 

當食材不夠新鮮,大廚猛加調味料,使其看來吸引,不過卻容易使食客不知自己所吃為何物。這是可惜的,不是因為不夠美味,而是這或許不是廚師的初心。當劇本主旨不夠清晰,應當回歸到這個基本步,而非轉移視線。而且,對於劇本悶不悶這個問題,觀眾的解讀往往是個人和多元的,討好一些觀眾可能會得失另一些觀眾。筆者喜歡看文藝電影,只要套戲能夠增加我對世界的感受,即使其無對白、無劇情、冗長,我都可能不會覺得悶,當然這種製作在香港好大機會要「拍烏蠅」。到底是走小眾還是大眾?這是一種不容易卻不得不作出的抉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黃愛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