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觀眾席間投入與抽離的角力
文︰馮顥筠 | 上載日期︰2018年11月30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10/11/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教育從來都是香港社會熱烈討論的一大議題,隨著教育制度一次又一次改革,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家長也不斷適應、接受及趕上改變的步伐。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而改革背後的原則是甚麼?有關的指引又能否為學校帶來明燈引路前進?

 

相隔一年多,香港話劇團的《原則》從黑盒劇場搬到香港大會堂劇院重演[1],故事在教育制度的矛盾下開展,繼而看一眾角色在各自堅守的原則下,如何解決及思考不同的辯題。

 

椅子與權力如影隨形

 

《原則》簡潔地呈現一個虛無且具開放性的想像空間,天花垂下的燈、地板及舞台兩側的數塊分隔板全由幾何線條組成,,可以是會議室、操場或者禮堂。舞台上祇有兩張椅子,自然成為焦點所在,一張靠背較高的油壓椅放置於舞台中央,另一張較矮的普通椅子放在其左側,它們的位置呈直角相對,構成一種無形的對峙。冷調色系充斥整個舞台,活動空間被上下的方格包圍,觀眾走進劇場的一刻也彷彿跟劇中角色一同走進一道道的規限之中。

 

劇中主要的道具是兩張椅子,椅子的移動與劇情配合一致,有效引領觀眾聚焦。椅子是權力的象徵,誰可以坐在這椅子上便代表誰有權力。凌校長(雷思蘭飾)一直主導校長室內靠背較高的椅子位置,她幾乎沒有離開這椅子範圍,正因為兩椅有明顯的級別差異,更凸顯其地位超然。在學生會會長傅佩晴(黃雪燁飾)進入校長室後,徑自坐下較矮的椅子,校長立刻提醒她在坐下前應先問准校長或上級,表面是禮貌的行為,內藏權力的意義。

 

而且,兩椅的位置正表達當事人的立場與態度,故事由陳副校長(高翰文飾)跟凌校長在校長室討論新校規的對話開始,凌校長坐在高椅,而陳副校長則坐在面對校長的椅上,有時又站到校長旁加以遊說,二人一直是面對著對方,表達雙方的立場對立。祇有在凌校長勸陳副校長簽調職信時,原本不願調職的陳副校長態度明顯軟化,他將椅子移到凌校長椅子的後方,並且轉到同一方向,表示此刻願意跟從校長的決定,立場一致。編、導[2]在對白與角色行為上的處理,鮮明地呈現椅子與權力、身分的關係,更吸引觀眾留意道具的運用,有助觀眾進入劇情。

 

「你係為自己定係為學生?」

 

全劇不斷向觀眾提出大量的是非辯題,例如訂立校規的原則應跟從教育局指引還是學生意願;校長、老師與學生領袖的做法恰當與否;執行校規時是根據法理還是人情……這些辯題的出現,提醒與邀請觀眾是時候思考,令觀眾一起墮入對錯旋渦之中,觀劇的同時,觀眾不能停止內心的自我思辯。尤其這些辯題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時,如凌校長提醒傅同學作決定時不應情緒主導,要經過理性分析,此時,你能拒絕思考嗎?這是主觀與客觀的恆常矛盾,我們做到的祇能傾向某一方。

 

當陳副校質問共事多年的訓導主任蔡Sir(辛偉強飾)在學生罷課一事上「你係為自己定係為學生?」時,牽涉哲學命題 — 義利之辨。為義而行就是以普遍的道德為法則,不可帶有任何感性的私利動機,蔡Sir若認為校長將陳副校調職是不合乎道德,而鼓勵學生發動罷課,這是因義之故而行。但他此舉明顯帶有私利的成分,想利用學生向校長施壓,動搖她的地位。陳副校質問蔡Sir的同時,亦是向觀眾提問,你有何看法?可是所有的辯題未免太大,加上一個又一個的辯題排山而至,觀眾難免想抽離一下,以局外人身分去思考,或是分神去留意劇情好了。

 

有關陳副校調職一事的聽證會是全劇的高潮所在,全院燈亮提示觀眾是聽證會的一分子,而且三位演員在台下發言,傅同學更由觀眾席後方一邊說話一邊走到台前,頓時讓觀眾置身其中。陳副校向觀眾問道「我應否辭職?」並要求台下舉手回應時,令觀眾當下立刻考慮自己應站在哪個身分的立場,學生?家長?校董?校友抑或傳媒?觀眾在短促的思考後紛紛表態,但觀眾的參與似乎在燈光下被忽視了。既然邀請觀眾參與聽證會,何不多些互動,利用投票的結果加入劇情,貫徹觀眾的投入與參與度?

 

在激烈的衝突矛盾之後……

 

編、導精心佈局下,情節流暢的推進確是成功令觀眾投入,觀眾也期待代表五種學校的典型權力角色[3]在結尾時有何改變。陳副校的離職塵埃落定,兩位學生領袖獨處時相視而哭,傅同學更覺得自己像羽毛球,在老師兩塊球拍兩股勢力的對打下,他們像羽毛球一樣被打成球來球往;不禁令人懷疑,難道他們也覺得自己被老師利用、或是明白學生終究不能掌控自己命運,需借靠外力才能發展?校長由充滿規範意味的黑白色格子外套換上運動服在操場跑步,更終於跟穿上西裝的前副校長打羽毛球。陳副校一直在難題上爭持不下時向她提出「打場羽毛球」的邀請,如今校長接受,暗示既然對方已不在其位,打打球也無妨,沒有破壞她的做事原則。至於一直聲稱不想盲目追求分數為目的,兼為學生好的蔡Sir竟決定在補習學校執教,亦將成為以成績主導的「補習天王」。

 

回到主題「原則」之下,劇中各人的改變有否提升、深化或回應主題?也許祇有凌校長能夠回應,她一直跟從教育局的指引來管理學校,其原則都是有根有據,連向下屬、學生講道理時也引用書籍作論據。結局時,即使她是校長,也遵守新校規 — 學生在操場運動必須穿著運動服。

 

觀眾在觀劇時感受到的壓力隨著戲劇結束而散去,不再於投入與抽離之中掙扎、角力,更不用思索思考的必要或辯題的答案,而原則定義的尾巴卻留在心中。



[1] 編按:《原則》首演於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2017年七月一至十二日);2018年新版則於香港大會堂劇院上演(2018年十一月九至二十五日)。

[2] 編按:《原則》2018年新版由郭永康編劇、方俊杰導演。

[3] 編按:筆者所指「五種學校的典型權力角色」是劇中的校長、副校長、訓導主任、學生會會長及領袖生隊長。

 


(原載於2018年12月《劇誌》)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馮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