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則》看交流的失效
文︰黃愛琴 | 上載日期︰2018年11月30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日期︰10/11/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香港話劇團《原則》刻意安排了五個不同角色,道出五種不同立場與觀點,矛盾衝突由此產生,將劇情層層推進。五人雖然大致可以分成兩派:校長堅持強政勵治、追求成績,對比老師和學生捍衛「讀得、做得同埋玩得」的學校傳統,但是老師和學生對於抗爭的手法和理念均有不同理解。

 

角色的對白針鋒相對,妙語不斷,節奏明快。然而,各人各持己見,缺乏真正的對話與交流。

 

校長凌芷個性嚴肅,盲目跟從制度,彷如一個只懂得跟著設定好的程式行事的機器人,而那些程式,就是她所謂的「原則」。最典型的表現是,她要求學生、老師一定要經過預約才可以找她見面,討論校規一定要在校務會議進行,就連校監、校董駕到,也要「等一等」,因為比約定時間早了數分鐘。

 

每當遇到不同意見,她的回應模式通常是「I agree but…」。例如當副校長反對新校規,認為法律不外乎人情,她回答:「我同意,但是這樣會對其他遵守校規的同學不公平」。事實上,她根本不同意「法律不外乎人情」這觀點,「我同意」並無實質意義,卻呈現了英語口試式的僵化溝通模式。

 

副校長陳賢表面上比較容易溝通,他的角色設定是幽默風趣,富有人情味,深得學生喜愛。但是其實他的溝通套路同樣單一,不管在怎樣的情境下,不管是對著嚴肅的校長還是憤怒的學生,他也一貫幽默,期望開開玩笑就能夠化干戈為玉帛,難怪校長說他「太天真」。正如他永遠穿一套運動服,他的溝通方法有時同樣「不合時宜」,甚至弄巧反拙。

 

良好溝通的其中一種方式是直接面對,陳賢卻經常刻意迴避矛盾和衝突。每當校長與老師、學生出現口角,他都會嘗試轉移話題,例如提出「不如打場羽毛球」。又例如,他明知道衝突的導火線是他是否自願離職,卻一直沒有向學生講出自己的真正想法,直至最後一幕,然而許多誤解由此產生並發酵。

 

「羽毛球」這個符號在劇中反複出現,隱喻雙向溝通,而校長鍾愛的「跑步」則代表單向溝通。結局一幕,校長終於接受副校長的邀請,打上一場羽毛球,同時交待校長「網開一面」,放過罷課的學生,代表校長願意從善如流。不過,由於全劇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鋪陳角色之間觀點水火不容,以及缺乏呈現校長的心理變化,這個結局予人不太可信的感覺。

 

「雙向」溝通是否一定比「單向」好?對話是否一定有助解決問題?美國傳播學者John Peters在《Speaking into the Air》一書指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不能簡化為交流的問題,或者透過對話解決,因為觀點與立場之間的差異,往往是「心聲」以外的因素,例如年齡、性別、階級、權力等複雜的問題。即是說,分歧並非靠「打開天窗說亮話」或者「思辯」就可以化解。

 

以劇中人物作為例子,校長相信制度是因為她過去曾經逼死老師,所以不願意再感情用事。她要重整校風,因為這是辦學團體派給她的任務,是一種權力操作。而訓導主任蔡Sir之所以較副校長更願意採用漸進的抗爭手法,可能是因為他所任教的中文科,過往在教育改革中受影響最深,故累積大量不滿。學生會會長年輕、反叛,一心捍衛師弟妹的權益,所以敢於挑戰權威。這些人物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背後是一連串的個人和社會因素造成,「打一場羽毛球」其實無補於事。

 

John Peters同時指出,雙向溝通不一定優於單向。他在書中以兩個比喻說明雙向和單向溝通。蘇格拉底代表的是對話,人與人之間直接而即時溝通,藉此互相了解,甚至做到心靈交流。耶穌則代表單向的傳播模式,祂經常以比喻和故事,向世人傳教,尤如「撒種」,聽到人只有少數。John Peters認為,雙向的溝通很多時候並非平等,也不一定可以達到互相了解,反而像一種交易。相反,單向傳播卻能夠與其他人保持互相尊重的距離,是一種「贈予」。

 

他又認為問題不是能否交流,而是我們能否互相愛護,公平而寬厚地互相對待。劇中學生梁展博就充份展現了這種「愛」與「公正」。他願意放下成見,思考校長給予的「美軍和牧羊人」的難題,又阻止學生會會長使用斷章取義的錄音,並且在聽證會講出Brian受傷的真相。

 

回歸到「原則」這個命題,校長相信制度是一把有效溝通的尺,使大家在各持己見的情況下,「判斷邊得岩邊個錯」,「人同人先至可以溝通」。事實是,溝通根本就沒有尺——一個非黑即白的標準。相反,立場出現公歧,無法對話,或者對話後仍無法互相理解,其實不要緊,最重要是能夠互相尊重、公平對待,這種精神才是溝通最重要的原則。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黃愛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