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孤荒》開創的孤獨荒涼世界
文︰丘思詠 | 上載日期︰2018年8月27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節目︰《慾望孤荒》 »
主辦︰澳門藝術節
演出單位︰偷窺者舞團 »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日期︰5 / 5 / 2018
城市︰澳門 »
藝術類別︰舞蹈 »

寒風聲響起,兩顆微弱的燈光泛著,影照著一個穿高跟鞋的瘦弱女子身軀,在大片荒涼的白雪中緩緩移動。三個旅行拖車孤苦伶仃地站在街角兩旁。

 

這是作品《慾望孤荒》開場的景象。在荒涼的白雪街角,盛載著六個性格迴異小人物的故事──訴說著他們的內心最深處的秘密、他們的恐懼、他們對愛的強烈慾望和不被接納的痛苦。

 

《慾望孤荒》是比利時偷竊者舞團(Peeping Tom)帶到澳門藝術節的作品,是兩位創團藝術家Gabriela Carrizo 及Franck Chartier於2009年的創作。

 

作品承繼了藝術家一貫的創作風格,以劇場設計為始,再加入不同的人物角色,連結他們當中的關係,鑽探他們心底裡的情感。作品大膽創新,發人深思。亦因此為舞團贏得2015年英國奧利花獎最佳新舞蹈製作獎(winner of Best New Dance Production Winner, Olivier Awards 2015)。

 

雖然這作品已有差不多十年歷史,但現在看起來依然入時,亦大大開闊了觀眾對弧獨、荒涼、慾望、人性軟弱等表達的想像。

 

非一般的舞作述事

Gabriela及Franck很懂說故事,純以肢體語言去表達六位主角(一對夫婦、一位孕婦、一位母親形象的女士及她收留的兩個韓國男孩)的不同性格。亦在線性的敍事時間中埋下伏線,讓觀眾去發現他們之間的關係(丈夫與孕婦間的不倫關係、韓國男孩與孕婦的情人關係及兩個韓國男孩的從屬關係)及當中的矛盾。

 

作品像偵探小說一樣,主線放在男主角與孕婦的曖昧關係。孕婦去找她的情人,揭示了兩人間的關係。創作者巧妙地利用一些魔術去交代時空的轉換,亦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及懸疑感。屋裡的妻子打開門,情婦換轉進了屋內,內外關係逆轉,人物角色對調,妻子在屋外親眼見證了外遇的發生,創作者利用簡單但有效的劇場技術及音樂,令故事發展像恐怖片一樣,觸目驚心。到最後,眾人利用孕婦的情人把孕婦欺騙出屋,把她在地上拖行,令她遭到非常殘忍的對待。

 

可是整個故事最後並沒有赢家,卻只有一個個寂寞的心靈被恐懼深深籠罩著。

 

重寫男性內心的矛盾

《慾望孤荒》對人的內心情感有很多深刻的描繪。

 

其中一幕,繼所有角色逐一出場後,丈夫以驚嚇的神情望向觀眾,其他人也隨之望向前方,好像大事將要降臨。他以冷靜的語氣說:「一切也將沒事(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然後促請所有人回到屋子裡。只剩他一人披甲上陣。

 

他隨著貝里尼震抖的歌劇聲慢慢握起拳頭,以極大的力氣舉起雙手,扮演一個强人的形象。可是這脆弱的外表卻給內心湧起的恐懼慢慢淹蓋,他身軀的微微震動把他的拳頭、肩膀、上身像重擔般墮下,就像脆弱的外面給層層剝落。男演員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莫大的氣力去飾演强人,卻多次被內心的真象打到。創作者以簡單的動作配以最能表達内心聲音的人聲把被社會定性的男性堅強形像及他們內心的掙扎表露無遺,實在令人難忘。

 

舞蹈詞彙所造就的新美學

《慾望孤荒》很多時候被形容為超現實的創作,除了因為它的敍事手法外,也歸功於它非常獨特的表達形式,其中它的舞蹈詞彙更是設計精練。

 

兩位創作人選擇了一班技藝高超的舞者,他們不僅有舞者的敏銳情感,更有雜技演員的身體訓練──極柔軟的肢體、强而有力的肌力及異於常人的彈跳力。這些能力促使他們能把身體塑造成任何型態、跳彈到十分高的位置及以臂力令自己像懸掛在牆邊。當然,如果這些技藝沒有與作品的內容連結,它也只能停留在高超的「純技術」而已;然而,在作品中,這些技藝卻能成為說故事的載體,造就了作品獨特的美學。

 

作品在開始時描繪一對夫妻的關係便用了這獨特的語彙。兩人面向對方,下盆連在一起,上身先是緊貼在一起,隨後慢摱分開,直至頭頂差不多觸及地板,這動作來來回回,充分表達了一對夫婦既親密亦分離的感情角力。在另一段落,女舞者把整個身體向後彎,雙手捉著腳跟,把整個身體掛在男舞者的身上;男舞者用盡方法嘗試把女性這「情感依附」攞脫,卻總不得要領,也很巧妙地表達了兩性在情感依存的微妙關係。

 

《慾望孤荒》的互文性

《慾望孤荒》其中一個靈感來自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電影《楢山節考》。作品裡表達兒子因為經濟理由要把年老母親背負並抱棄於山上的沉鬱基調及荒誕性,在舞作中明顯不過。

 

除此以外,觀眾在作品中還能看到很多其他的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膽小的韓國男生進入屋子去探望他的情人,兩人相隔對座,雙眼正視前方,卻沒有對望,時間凝固於當中。這個視覺就像藝術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 描繪當代城市人的那種共存但沒絲毫接觸的孤單、疏離情景。

 

最後一幕,男舞者在他的情人屋前跳了一段舞,像藝術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經典畫作《吶喊》的動態延伸──男舞者把整個面容拉長、身體扭曲到不像人形,表達了他對一幕幕悲劇的無聲吶喊。

 

《慾望孤荒》最後在這無聲的呐喊中結束。然後,寒風聲再度響起,微光依然泛著,一切好想回到最初、再次歸於平靜 。但此刻觀眾的心再不能平静,非常激動。激動於作品帶給他們的思考,震撼於作品對孤獨的深刻描繪,並驚嘆於人間的孤單、人性的黑暗。

 

作品原本的法文名字“32 Rue Vandenbranden”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一條普通街道的名稱,也許這正是創作者希望道出這看似荒誕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可能在你我身邊正在發生。

 

 

第二十九屆澳門藝術節:

偷窺者舞團《慾望孤荒》

場次:2018年5月5日,晚上8時,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丘思詠現為自由身舞蹈工作者,專注舞蹈教育及寫作工作。她於紐約大學舞蹈系畢業並獲取舞蹈碩士學位,並於香港大學取得文學及文化研究文學碩士學位。她現任香港教育大學舞蹈課程客席講師。她亦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舞蹈界別的審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