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女人》:一台暴烈與溫柔
文︰李慧君 | 上載日期︰2017年3月24日 | 文章類別︰四海聲評

 

照片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提供
節目︰五個女人 »
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演出單位︰KheN現代舞團 »
地點︰澳門藝術花園
日期︰16/1/2017
城市︰澳門 »
藝術類別︰舞蹈 »

說起多年姊妹的愛恨情仇,不免想起被譽為「貝克特最完美劇作之一」的《來和去》(Come and Go)。然而相比它的冷峻,KheN現代舞團的《五個女人》則濃烈得多。

 

正如澳門城市藝穗節的大部分節目,以生日派對為背景的舞作《五個女人》同樣選擇了非正式場地,於澳門藝術花園演出。該處本來是被廢置的唐樓,被翻新為藝術創作中心之後,樓高五層的空間分別用作展覽廳、藝術圖書閱覽區、文創產品商店,以及藝術家工作室等。建築物雖舊,但花園佈置得悠閒怡人。在演出開始前,工作人員向觀眾派發生日帽和用香檳杯裝著的飲品,大家嘻笑交際;進場後創作人員甚至到處和觀眾攀談合照,氣氛儼如真正的生日派對。

 

隨後演出開始,舞者寧曦一身時尚,優雅地坐到長餐桌前,看似不經意地重新分配五隻碟上的食物。漸漸一個又一個舞者進場,親吻及送禮給寧曦──一,二,三,四……此時,最後一個女人張蕾以「大家姐」的氣勢出現。她不僅氣質強悍,穿著的寶石高跟鞋更艷壓全場。長相清純可愛的馮亞萍借來其中一隻高跟鞋,一跛一跛地繞著餐桌走動,即使她帶著微笑,愈走愈快的怪異狀態卻隱隱透出自卑、妒忌等情緒。而高跟鞋的穿和脫,也從此成為五個女人在心理和友誼狀態的重要象徵。

 

另外,其中一場寧曦不斷從煙盒拿煙出來,卻在點火之際,被姊妹們不動聲色地搶走。她們的肢體溫柔流麗,不留心觀看,便難以察覺一根根香煙是如何從寧曦手上送出去,又是如何被其他人互相傳遞,最後還把打火機塞到寧曦口中。就在爭奪香煙和點火之間,眾人的個性和關係裡的暗湧一一浮現。

 

其後情況急轉直下,無論是群舞抑或是不同角色的獨舞,動作都漸趨沉重暴烈,最後乾脆撕破華麗外表,拿起桌椅拳頭彼此廝殺。雖然相比之前各種巧思,幾段獨舞的編排稍欠驚喜,但穿插在爭持激烈的群舞之間,反映了角色的內心世界,為她們的恩怨提供想像空間,虛實的過渡也十分自然。

 

演出結尾,遍地食物餐具,眾舞者由倒臥地上或桌椅上的姿態復甦,收拾殘局然後互相依靠,生日派對繼續。她們的動作中充滿猶疑和退縮,可見傷害仍在,然而傷害過後無法割捨的親密,更加令人動容。

 

本作品的荷蘭編舞Kevin Polak雖然身為男性,卻擅於掌握人與人──尤其是女人和女人──相處的微枝末節,透過食物分配、進場次序、點煙和喝酒等日常動作,巧妙刻畫出女性情誼種種溫柔與猜疑。而且不只編舞出色,舞者的表現亦令人滿意:除了形體動作外,她們的眼神和表情也很具感染力,支撐起角色的複雜情緒,令演出戲劇化之餘卻不虛浮誇張。馮亞萍尤其值得一讚:只有十多歲的她樣子青澀體型嬌小,在眾舞者之中看似格格不入,一開始也是擔當開心純真的角色。然而她的舞技成熟,獨舞時靈巧動人,在後半部分的廝殺裡,也呈現了一直以來的壓抑以及隨之而來的爆發,為人物性格增添層次,絕對不比其他舞者遜色。

 

《五個女人》的細緻陰柔,和藝穗節另一作品《夜》的粗獷陽剛形成強烈對比。雖然兩個作品的舞者同樣吸引,編舞方面也有不少巧思,但《五個女人》的節奏拿捏得宜、內容恰到好處,整體而言更勝一籌。


(原載於2017年3月22日《評地》)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除了藝評,也寫旅遊、德國文化和性別議題。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ernweh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