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 |
類別 |
出版日期 | 2006年12月 |
定價 | HK$25 |
簡介 | 從意大利都靈的世界大會,到韓國首爾的特別會議,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在2006年中的兩個會議,差不多都有著相同的議題,即劇場評論在當代世界的境遇,以及劇評人在新形勢下的困難和挑戰。這個議題某程度也在我們香港分會今年十月舉辦的「藝評再造:香港藝術評論的視野與根基」研討會中延續著討論。在今期《藝評》裡,我們特別從三個大會的論文中選出幾篇極具代表性的文章,一同思考這個深刻的問題。
目錄 編者話 林驄
特稿 The End of Criticism? Nikolai Pesochinsky Uniformed Members of the Public Ian Shuttleworth Dramatic Criticism Faced with Mise en Scene Patrice Paris Explaining the Inexplicable: The Critic's Response to New Tendencies in Theatre Ian Herbert
文化交流:政策與議題 香港文化藝術交流政策回顧 陳國慧 文化交流的體制、模式和策略 榮念曾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New Asia Identity T. Sasitharan 交流以後的自省——記「劇團文化交流分享會」 陳瑋鑫 文化交流的台下演出 周凡夫 文化交流的「政治」問題 莫昭如 附記:藝發局委約「本港藝團與內地交流資料結集和分析」硏究簡介 香港大學 文化政策研究中心
文化交流:「情迷拉丁」藝術節個案 東西南北,等待交流 林驄 後殖民的香港演繹後殖民的南美 彭家榮 香港戲劇文化的一個缺陷 梵谷 真正的墨西哥在哪裡? 楊春江 官辦文化交流的疑惑 陳曉蕾 香港欠缺的音樂傳統 鄧正健 反思Crossover 表演的交流成效 Y Augusto Boal 在港的痕跡 莫昭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