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麗的完結
文︰小文 | 上載日期︰2005年10月17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春之頌 »
主辦︰影話戲
演出單位︰影話戲 »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日期︰2 - 4/9/200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春之頌》是羅靜雯和陳清華劇場作品四季系列的完結篇。

 

春天是四季的開始,是一個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季節。不知是否因為現實無法令人欣喜,編劇改變一貫寫實的手法,採用童話故事的模式,寫出一個希望和夢境交織成的故事。人物、情節充滿象徵意義,當中就是一滴眼淚,亦可以代表不同的概念,發揮的想像空間可以很廣闊。

 

整個舞臺設計很簡單,高達三至四尺的樓梯,畫著跳飛機遊戲的圖案,長長的白布簾高掛,垂至地板。一段流水的短片展開序幕,身穿紅紅綠綠顏色搶眼塑膠短裙的春天少女﹝曾慕雪飾﹞站在臺上,透過她所描述的點滴片段,觀眾知道她一段不幸的過去。原來是鄰居周生周太的爭執、一個小男孩的錯誤,一場火災把她的眼睛弄瞎,這就是她從不會流淚的原因。但是她很豁達,眼前的黑暗反而開放 心眼,令她的聽覺更敏銳,聽到別人聽不到的心曲,如好朋友阿山的小提琴音樂世界,怎至在他的夢裡遊蕩。 另一段更深層的心靈之旅,引領她進入不同人的內心世界,一段段經歷積成顆顆淚水,這些淚水滋潤積累讓她成長。

 

這類心路歷程的故事並不複雜,但編導利用不同劇場技巧來增加演出的可觀性,大量形體動作─夢境中登山涉水;用不同的方法介紹旅途中遇到的人物─聾啞姊妹、醜漢、仙女。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劇中亦佔相當位置,有紅火、流水和不敢聽電話的青年片段 。?事和現實的交替,現在與過去、真實和虛擬的時空交錯,現場演出與白布上的短片,令觀眾目不暇給。在故事後部又從愛麗絲的仙境變為懸疑推理小說, 阿山是否就是那個神出鬼沒的藍領布小男孩?放火的人又是誰?在這個多小時的演出,觀眾看得眼花撩亂,動感十足,差點忘記了這個少女是瞎的,忘記她眼前的世界裡是黑暗,只有聽和想像的世界。

 

縱觀全劇演員演出和造型頗為討好,節奏流暢明快,但感染力卻略嫌薄弱。 演員演出的力度尚嫌不足,同時短短的作品裡充塞太多原素,把觀眾的注意力分散。 「動」太多而靜太少,在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平衡一點,也許更能讓大家更容易進入這段多元化的心靈之旅。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