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號房間尚可再添新意
文︰陳慧兒 | 上載日期︰2005年11月2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節目︰5号房間 »
主辦︰亂描舍
演出單位︰亂描舍 »
地點︰香港藝穗會O2劇院
日期︰13 - 15/10/2005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在十月十三日晚上,筆者在藝穗會欣賞了一齣小劇場作品──亂描舍的《5號房間》。

 

全劇共有三個分場,順序是「峭壁上的窗戶」、「八月的夢遊者」及「5號房間」,名字上充滿幻想色彩與詩意。共同點是,這三幕戲都在舞台的中後方掛有一個透明的簾幕,簾幕前有一至三位演員做劇中人,後面有幾位演員製造出聲音效果,又或唸白;但是簾幕前的演員,有時也會跑到簾幕後做戲或輪流擔當製造聲音效果的角色。簾幕後面,亦實亦虛,將觀眾帶入一個幻想世界,十分切合「峭壁上的窗戶」、「八月的夢遊者」及「5號房間」這三個抽象的主題。

 

整體而言,簾幕後面的聲效製造得不錯,如三幕戲均反覆運用某些相同的唸白;象徵劇中人的心聲或是潛意識等等,除了達意之外,也營造出一種相同的氛圍及文學意味,把三幕戲的基調統一起來。眾演員的聲效也很協調。而編劇與導演馮家良則充滿幻想力,例如用兩位男演員去同場飾演一個男子的童年及成年,或表達出一個成年男子內心的潛意識或夢境等;又或用兩位女演員去同場飾演同一個女人,以突出她兩種矛盾的思想或社會上兩個道德標準的對立,效果不錯。演員方面,女角鄭煥美的咬字清晰、演出投入,掌握到人物的情緒變化,是劇中的靈魂人物。

 

另一方面,由於全劇沒有完整的故事性,也沒有具名字的人物角色;加上每幕戲也有各自投映在簾幕上的字幕,及各自的引子,因此筆者便一直以為,「峭壁上的窗戶」、「八月的夢遊者」及「5號房間」是三個獨立的故事。首兩場是比較寫實:「峭壁上的窗戶」描寫一對母子之間的關係,「八月的夢遊者」描寫一個已婚男人與一個女人的不倫之戀);既有人物的關係為基礎,筆者對角色的感情變化較易理解。即使這兩幕戲都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都各有趣味,不會令人生悶。反觀「5號房間」就較為抽象,描寫一對男女感情上的糾纏,但就沒有交代兩人究竟有何種關係。因此,筆者見到「5號房間」的男演員(他兼演「峭壁上的窗戶」中愁容滿臉的成年男子)再次愁眉不展的表情,筆者頗感沉悶,也難以找到切入點去了解其心理狀態。

 

在演後談中,創作人透露,原來全劇的三幕戲是構成一個故事的。最後一幕的「5號房間」,是描寫一對夫婦的關係:丈夫就是「峭壁上的窗戶」中的成年男人,妻子(由鄭煥美飾演)則是「八月的夢遊者」中戀上有夫之婦的女人。而這位妻子的心聲或說話(由鄭煥美聲演),早已在「峭壁上的窗戶」中出現過,並把三幕戲連繫起來。如此安排,相信不是所有觀眾也能掌握得到,因為,誰會想到簾幕後一個女性的唸白,竟然是另一幕戲中某女角的唸白。

 

另外,有一位男觀眾表示,不明白為何要有三幕戲,最後一幕的「5號房間」,根本未能營造出比前兩幕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帶動不到任何高潮。筆者很同意這觀點。其實最後一幕戲,只是用近似前兩幕戲的劇場手法,重覆一次該兩幕戲已然探討過的主題(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的確是缺乏了一點新意和驚喜。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戲劇協會個人會員及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永久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