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典雅 深沉脫俗——評中日版崑劇牡丹亭
文︰時惠文 | 上載日期︰2010年11月22日 | 文章類別︰藝術節即時評論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新視野藝術節)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日期︰19 - 21/11/2010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10 »
藝術類別︰戲曲 »

11月19日葵青劇院演藝廳座無虛席,觀眾帶著朝聖的心情來到中日版崑劇《牡丹亭》的現場。雖說這朵中日兩國傑出藝術家共同培育的「牡丹花」已經過多次巡演,好評如潮,但剛進入劇場的我仍舊帶著些疑問與惴惴不安。

 

坂東玉三郎,這位日本歌舞伎「女形」大師,對崑劇的演繹,無疑令人期待:歌舞伎和崑曲這兩個同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演藝術,同以美輪美奐著稱,崑劇的「男旦」又已絕跡70載,這次由坂東玉三郎先生親自上陣,會否令《牡丹亭》散發出異彩?然而,兩種藝術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畢竟是隔行如隔山,歌舞伎大師未必能夠演出崑劇的神韻,而跨文化跨國度的演出,雖然新鮮,卻也容易做出些不倫不類的東西。

 

我的疑慮很快就在杜麗娘驚艷的身段和委婉的歌聲中煙消雲散了,崑劇的典雅和婉約、柔情和細膩深深抓住了我的心,簡直美得不可方物。

 

首先來說說麗娘的美。先生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韻味,動態的杜麗娘彷彿山間的溪水,悠悠地淌過觀眾的眼簾;靜態的杜麗娘又好似婀娜的岸邊楊柳,靜中有魂。先生把麗娘的線條勾勒得可圈可點,很難想像,這位16歲的妙齡少女,竟是由一位60歲的男人塑造出來的。雖然對杜麗娘的側面描寫不多,劇本也省卻了麗娘讀書拜師等多個情節,這位貴族小姐的性格卻鮮活地呈現:她端莊持重,對母親孝順,對春香憐愛,對愛情執著。就是這樣一個懂事而善解人意的小姐,在長期的壓抑中,眉目間充滿了美麗的幽怨。先生的表情和身段已經把麗娘性格裡的複雜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無懈可擊。念白和唱詞比較的話,先生的唱詞更勝一籌,始終因為語言的隔閡,念白會少了那麼點味道。但不可否認的是,每逢杜麗娘上場,她就是全場的關注的焦點,別人想奪也奪不走。

 

第二是簡潔美。這樣一個受到重視的跨國大製作,演出的經費絕不成問題,但是「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和坂東玉三郎都沒有選擇走華麗的路線,而選擇了讓崑劇本身的華麗折服觀眾。舞台佈景出奇的簡單寫意:小姐閨房的一桌兩椅,遊園時的空無一物,都是精彩的留白——深閨的生活該是多麼單調無聊,那「空」花園卻賦予小姐無盡的春色和生機。若真是在佈景裡繪上姹紫嫣紅的花朵和小橋流水青苔,那觀眾對夢境般的花園也就無從想像了。如果說舞台佈景是一幅優雅的寫意畫,那演員的服飾化妝則是精致的工筆畫了。杜麗娘《遊園》、《驚夢》時穿上淡粉紅裝,到了《寫真》則換上淺綠裝,《離魂》、《叫畫》更是一襲慘淡白色素裝;直到最後《回生》時,才穿上大紅色的戲服,寓意團圓。除了色彩語言的運用外,不難看出全劇服裝頭飾的精致巧工,細膩動人而不浮誇。

 

三是高潮美。全劇分七場,分別為《遊園》、《驚夢‧堆花》、《寫真》、《離魂》、《叫畫》、《幽媾》和《回生》。一般觀戲,若非折子戲演出,往往會有些鬆散之處,而《牡丹亭》場場緊扣,尤其到了《寫真》、《離魂》、《叫畫》的時候,堪稱高潮迭起,讓觀眾欲罷不能。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幾位演技精湛的配角了,春香的表演者沈國芳清新自然,調皮可愛,相當討喜。而把全劇引向高潮的石道姑呂福海,無疑是配角中的大亮點。他的念白詼諧有趣,蘇州話說得抑揚頓挫,加上點陰陽怪氣,為全劇添上了濃濃的喜氣。尤其是那一句:「死後還可以復生,誰還怕死?當是去旅遊一趟也就罷了。」惹人捧腹。《叫畫》和《幽媾》作為全劇的高潮,讓人看了心潮澎湃。柳夢梅的熱情奔放和杜麗娘的柔情似水,在瞬間就契合在一起,沒有一絲牽強。

 

湯顯祖在《牡丹亭》的「題詞」中說:「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看完了中日版的《牡丹亭》,除了感受到杜麗娘的「至情」,更感受到大師的那一份「至性」。好戲可以養人,所以大師如此嫵媚動人,而我們的瑰麗的傳統戲劇也需要更多這樣的「好人」去養。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畢業於復旦大學英文系,嶺南大學中文系碩士。獲香港大學英文系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當代詩歌。現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的專業會員,出版了二十餘篇劇評及藝術評論。她更為PolyU CPCE語文及傳意學部創辦了雙語雜誌《拼.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