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未來──演藝文化遺產保育的因與果」講座/工作坊系列
2019年6月14日 - 2019年6月16日

Veerle Wallebroek

Wallebroek女士目前是國際表演藝術圖書館、博物館與資料館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braries, Museums, Archives and Documentation Centres of the Performing Arts,SIBMAS)秘書長,分別於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和馬德里康普頓大學等,修讀傳理科學、新聞學與文化管理。2007年擔任比利時法蘭德斯演藝文化遺產專業支援中心(Het Firmament - Centre of Expertise for the Heritage of the Performing Arts in Flanders,Belgium)的統籌。在她的領導下,中心在2012年拓展其發展焦點,從木偶文化遺產中心演變為表演藝術遺產(舞蹈和戲劇及木偶)的專業支援中心。她剛被任命為比利時法蘭德斯與布魯塞爾音樂及演藝文化遺產中心(Centre for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Heritage in Flanders and Brussels (Belgium),CEMPER)的總監。

 

 

林永輝博士

林博士是新加坡國立大學英語及文學系助理教授,專研表演、宗教和戲劇;研究重點是戲劇和宗教的交匯點、主流宗教活動和儀式等,特別是數碼媒體方面的實踐。他獲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聯合頒發戲劇研究博士學位,並為愛丁堡大學人文學科高級研究院的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正在進行有關島嶼表演和實踐的研究項目。林博士是「亞洲莎士比亞跨文化網路檔案庫」的副主任,兼方針及內容統籌、網路科技與線上編輯,同時亦是「亞洲劇場製作人檔案庫」的編輯。近著有由Routledge出版於2018年的專著《Digital Spirits in Religion and Media: Possession and Performance》。

 

 

劉守曜

劇場導演、演員、舞者。1987年從事劇場工作迄今,早年以演員、舞者為重心,擁有豐富跨界與國際合作經驗。近年專注於導演工作,作品橫跨戲劇、舞蹈、戲曲和數位科技,強調身體與跨領域風格獨具。獨舞系列作品尤其受人矚目,近作有:《薩蠻–發展中作品》及《Shapde5.5 - 劉守曜獨舞》等。

 

 

葉杏柔

1995年成立的「在地實驗」至2004年左右,頻繁且近距離紀錄這十年間,以北台灣為主的藝文事件,影像主題跨及小劇場、當代藝術、地下樂團、噪音、數位藝術與「文化行動」,是「在地實驗影音檔案庫」(http://archive.etat.com,2016)主要檔案內容。葉杏柔是「在地實驗」企劃統籌,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曾任職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以協力或統籌角色執行展覽、駐村、線上檔案庫、論壇、評論、編輯等藝文相關工作。

 

 

蔡孟汝

「在地實驗」執行企劃。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畢業,2016年起參與「在地實驗影音檔案庫」檔案彙編工作。2017年曾獲關渡美術館「創作卓越獎」首獎(與詹媛安共同創作)、第十二屆「K.T. 科藝獎」互動科技組金獎(與詹媛安、蔡岱臻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