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無方》的香港保衛戰
文︰王子汶 | 上載日期︰2018年12月28日 | 文章類別︰藝術寫作計劃學員評論

 

節目︰《傾城無方》 »
主辦︰香港話劇團
地點︰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日期︰1/12/2018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戲劇 »

觀賞此劇那天,十二月初,如果時間倒流回1941年,香港保衛戰將很快便開始。

 

全劇以香港保衛戰為中心,劇中共有七位主角,各有不同的際遇和價值觀,一天一天的在倒數着。編劇一開始便說在這七個不同的人物中,只有一個會生存,所以,作為觀眾的我們,除了等待1941年12月25日的到來(那天是楊慕琦港督正式宣告投降,亦即是三年零八個月的開始),亦會猜想最後是哪位主角可以生存。

 

其實故事的構思不俗,香港保衛戰的發展與人物描寫同時並進,借大時代刻劃人性。可惜在實際上卻遇到一些困難,例如有關香港保衛戰的資料,大部分也是一些數字和地點,怎樣才能把這一些相對上較沉悶的資訊帶給觀眾?又怎能讓觀眾可以投入?這便需要依靠導演的功力。導演黃龍斌沒有讓觀眾失望,在處理那些數字和地點時,讓演員以投影機和影片表達,有聲有畫,有地圖有相片,把某些地點形象化了。(試想想,沒有到過黃泥涌峽道的朋友,又怎會理解黃泥涌峽道為甚麼是一個要塞,是一個據點?雖然就算藉著地圖顯示給觀眾,觀眾也未能全面感受到,但是這個是一個好的嘗試。)

 

導演值得被稱讚的其他地方還包括:演員們肢體的運用。話說筆者在觀賞傾城無方之前的一個星期,看了兩位飾演福爾摩斯演員合演的舞台劇科學怪人(兩位分別飾演美國版和英國版的福爾摩斯),舞台劇的頭10至15分鐘,只有一位演員在用肢體來演戲,一句對白也沒有,就像事默劇一樣。演員只能靠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讓觀眾獲得不同的資訊。或許在經歷了科學怪人這套舞台劇的快速訓練後,在觀賞傾城無方那些用肢體表達的場景時,便容易投入了些,因為起碼是有七個演員(笑)。只是想,如果習慣了從對白獲得資訊的觀眾,在看到那些沒有對白只有動作的場景時,會不會覺得很沉悶?會不會明白演員們想表達什麼? 在此劇中,最典型的肢體語言動作場景:七位演員在倒立,為甚麼需要倒立?倒立想表達甚麼?在完場後的討論時間時,真的會有觀眾有疑問的。

 

除了肢體動作,導演亦盡量嘗試利用整個場地的空間。演員們不斷穿梭台上和台下,有某部分的片段更在台下進行,此舉當然是有好有不好。好的就是跟某批觀眾很貼近,演員們站在你面前,滴汗揚眉手震等所有微小的畫面,某些觀眾不會錯過。但對大部分的觀眾來說(尤其是背着的觀眾),觀賞時就會有點麻煩。在上環黑盒劇場這個空間,可以嘗試這些,因為在其他表演場地,這樣的安排便不太合適了。個人而言,在這種細小的場館,就應該是如此貼近觀眾,伊館和紅館的分別哦。

 

說到演員們需要在台上台下不斷的走動,是的,就算場地不大,但因為劇中有大量的肢體動作,亦須不斷的走動,你會覺得演員們很需要力氣。可能是把時間放在走位上,演出相對上沒有那麼特別。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七位演員除了扮演七位主要的主角外,更要分別飾演一兩個其他的小角色。那些小角色其實可能連名字也沒有,而這個安排,相對上可算是一種敗筆。不是不能讓演員們多演幾個角色,但如果那幾個角色的處理手法也差不多、服裝也沒有太大的改變,那叫觀眾怎樣去分辨?真的是一刻也不能分神嗎?就算很專注,也是不是可以轉一轉服飾?既要跟上歷史資料、又要分辨是那個角色在對話,觀眾有點難以投入呢。

 

記得在話劇的一開始,便說七位主角中,只有一位可以生存?這個懸念到最後也沒有明確的帶出來,是要觀眾自己去回想,去計算。這個需要回想和計算的動作也就算了,但其實是不是有這個懸念安排的需要?在電影的尾段就算只有一位主角生還,對整個戲劇的佈局和中心思想也沒有特別的幫助,甚至乎可以說是不提就帶過去,很浪費。套用商業世界的說法,沒有意義的東西就直接刪去吧,多留點時間做其他東西。

 

例如想想該怎樣感動觀眾。很少看一套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或香港保護戰的話劇,是叫筆者沒有感到感動的。每次看到有關這段歷史,必會又感覺到戰爭的可怕、生離死別的可悲。就算明知是會有三年零八個月,明知之後日本會投降,明知這段歷史事實,但對某一代的觀眾來說,雖然似近又遠,但總會有感覺。

 

區汶樂作為一位年輕的編劇,已能寫出這個程度的劇本,實在不錯,但在敘述歷史事實的資料時,記得還要顧及情感。一套令人感動和不能忘懷的舞台劇,最吸引人的,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就像「遇上1941的女孩」,眾人衝往尖沙咀碼頭時,那種為生存而奮斗,無奈又帶點無助的感覺,很深刻。

 

題外話:觀賞此話劇那天,遇上新演員吳肇軒,作為一個演員,多觀賞其他表演,是一件好事,努力學習,互相觀摩,是不斷進步的推動力,各演員及工作人員加油。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王子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