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澳門  |  2016年
共 8 筆
文︰默泉|上載日期︰2016年10月25日
陳銳這場在澳門崗頂劇院舉行的小提琴獨奏會,頗有點向自己挑戰的意味。上半場是巴哈《第一號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Sonata)及《第三號無伴奏組曲》(Partita),下半場是二十世紀小提琴家伊薩伊(Y...
文︰陳恆輝|上載日期︰2016年9月7日
上世紀初,一對西班牙年輕好友創意無限,誓要推倒舊有的藝術風格,闖出一條新的藝術道路。正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他們完成了一部別樹一格的電影作品,它是一齣無聲電影,戲的第一個場面(割破眼珠)被後世稱為電影...
文︰胡銘堯|上載日期︰2016年9月6日
2016澳門藝術節的閉幕演出,帶來南非第三世界失序藝團 (Third World Bunfight),以意大利歌劇泰斗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首部莎士比亞為題的《馬克白》。這套《馬...
文︰維特|上載日期︰2016年7月28日
儘管目前劇場界對於新文本的定義仍有疑惑,但直面當代議題以及片段式的語言邏輯幾乎是它普遍認可的特徵。傳統劇場以對話為主的美學,在新文本中遭到挑戰和解構。在資訊爆炸、全球化浪潮興起的年代,資本主義已成為...
文︰Lawrence|上載日期︰2016年7月11日
《賞味期限》嚴格來說不是全新演出。該演出始於2014年於「戲劇農莊」的雙人舞演出,在2016年於澳門藝術節再度上演,在雙人舞的基礎下,加入視覺藝術的元素。從少得誇張的場刊資料中,多少能從演出的中英文...
文︰馮顯峰|上載日期︰2016年6月3日
2014年筆者在香港「新視野藝術節」看過陶身體劇場的《4》和《5》。前者節奏明快、動作齊一;後者動作有機、渾然一體。兩個作品雖風格各異,都能從中感受到強烈的身體意識及舞者間的緊密連結。這教筆者一直期...
文︰邱洛彤|上載日期︰2016年5月20日
澳門藝術節每年一度的「土生土語話劇團」演出,今年製作出《茶夢傳》(A Tea for a Dream),繼續以土語(Patuá)劇場諷刺時弊,這次更加入音樂劇元素又唱又跳,並選用LED...
文︰時惠文|上載日期︰2016年5月18日
莎士比亞逝世四百週年之際,澳門迎來了《仲夏夜之夢》(以下簡稱《夢》)作為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的開幕大戲,可謂合適不過。沒有比《夢》更「眾口可調」的戲了:它包羅了社會各階層的角色,雅俗共賞;有仙界精靈...
共 8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