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會定期與本地或海外之報刊或媒體合作策劃藝評專欄,文章於專欄發表後,將安排上載於「月旦舞台」。
文︰凌志豪|上載日期︰2016年12月31日
本屆新視野藝術節中,三位流行音樂圈中的菁英──區雪兒、馮穎琪、周耀輝走入劇場以剎那的烏托邦為母題,用「逆生長」和「眾身體」兩條主線創作出一個介乎流行音樂和劇埸間的作品。除流行音樂界的各方人馬隔空支持... |
文︰朱振威|上載日期︰2016年12月29日
2016年12月
不少香港的合唱人都仰慕台北的音樂風氣,其中一樣令大家趨之若鶩的,要數樂譜發售。中國音樂書房、台北音樂家書房、大陸書店諸如此類專營或兼營樂譜零售的書店,都是一眾香港合唱人遊台北時... |
文︰藝文記|上載日期︰2016年12月15日
人何以作惡?這是不同人種不時提出的疑問,也是各類創作經常觸及的主題;此時此刻惡人當道,也許讓人更加好奇。《發光的害蟲》(Radiant Vermin)是一個有關「惡」的故事,全劇眾人並不惡形惡相,甚... |
文︰朱振威|上載日期︰2016年12月13日
2016年12月
六十年前,1956年12月8日,美國Westminster Choir在指揮Dr. John Finley Williamson帶領下假北角璇宮戲院(皇都戲院前身)作香港首演。... |
文︰邵善怡|上載日期︰2016年11月25日
跨界別的創新合作,是新視野藝術節一個重要特色。多媒體音樂劇場《一零》,由台灣導演蔡明亮與香港音樂人梁基爵合作,製作成錄像結合即場音樂演奏的作品。當中的「新」可體現為兩方面,兩位從未合作的藝術人拼撞出... |
文︰賴勇衡|上載日期︰2016年11月21日
在導演陳麗珠的演繹下,編劇盧卓安的愛情故事成為了一個鬼故,讓一個關於回憶與捨棄的劇本中的詭異特質在劇場中瀰漫開來。此文以「鬼」的意象評析《斗和靜兒》一劇的文本與演繹。
所謂「鬼」,就是逝者猶在... |
文︰馮程程|上載日期︰2016年11月8日
《病理誌》是燈光設計師陳一云的環境劇場作品,開宗明義以「後文本劇場」(postdramatic theatre)的理念去創作。創作者利用我們對於醫院和生老病死的焦慮,為作品打下了張力的基礎,而過程中... |
文︰李慧君|上載日期︰2016年11月3日
「斑尾毛蜥(Capillisaurus Varicaudata),毛蜥科,毛蜥屬。體型中等大小,頭身約長十五厘米,連尾共長四十厘米。背腹略扁平。頭身棕色,有不規則黃色橫間。腹白色。尾較長,易斷……... |
文︰俞若玫|上載日期︰2016年10月28日
近年,特定場域演出(site specific performance)在本地很成風景,不論舞蹈、音樂、劇場、文學、視覺及行為藝術都不乏以定點場域,如社區大街、政府建築或城鄉田野等等,作跨界或單獨展... |
文︰鄭政恆|上載日期︰2016年10月24日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難怪莎士比亞的名字鋪天蓋地,作品不停地搬上舞台,最好的例子之一,莫過於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的《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另外三大是... |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