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答案
文︰余卓伶 | 上載日期︰2016年12月28日 | 文章類別︰眾聲喧嘩

 

演出單位︰香港管弦樂團 »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日期︰10/12/2016
城市︰香港 »
藝術類別︰音樂 »

香港管弦樂團的《馬勒第三交響曲》,展現了令人拍案叫絕的技巧,高度集中加上成員間的合拍,實在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耳朵是享受了,但演出總是聽得我不疼不癢的,高超的技巧沒有把感情打到心頭,每部分都非常美麗,但那是標準化的美麗,配上生硬的處理,令到它們只能成為一份高分的答卷。演出完結後有點若有所失,令人回味的東西似乎不多。

 

雙簧管一雪前恥,上次演奏馬勒《第一交響曲》的大失誤,在這次準確無誤的演奏一掃而空。不過,他的音色實在不夠大方,第一樂章中優美動人的獨奏,我期望可以更加細滑和撩人,聽起來不夠起伏,略嫌有點平淡。但是同樣的問題,在首席身上似乎更嚴重。他的音色高雅,有皇者俯瞰的感覺,但是這位皇者面對第一樂章中,清麗脫俗的美人般的獨奏時,就顯得有點不知所措,粗枝大葉,總是抓不到美人在眼前飄過的絲巾一樣。也許比喻太多了,具體些來說,句子的方向感不足,不時有斷了的感覺,呼吸不能順暢地走過一個樂句,處理有點鬆散。長號的獨奏問題也大同小異,加上尾音不夠長,句子間的連接不夠,停頓總是有點突然,音色都有太光亮,缺少了一份誘人的魅力。女中音的音色沉穩但略嫌有點朦,如果再多一點力量,可能更好。

 

第二樂章是我認為較為揪心的,句子的起伏十分迷人,舒張自然,每次由幽默的快版放回到遼闊的慢版時,好像洗頭水廣告一樣,一頭長髮用一支髮髻不停扭,越扭越高,再一下把它抽出,秀髮就隨之放下,有種治癒的感覺。大家一句接一句,大提琴每一次用力拉奏,都帶出揪心的感覺,小提琴輕鬆和優雅的句子,如何叫人不愛呢?每一個起伏都能夠令人屏住呼吸,再一下抽走力氣,真的牽動人心。木管的各段合奏,每完一次都令我想先為他們拍掌。音色不粗糙,每句的處理都十分一致而合拍,做到每一個重音的力度都一樣,而又不會太沉重,仍是充滿跳躍的感覺,每次都聽到人不禁跟隨一起抖動。第二樂章每個處理都聽到觀眾心上心下,呼吸能夠隨音樂走,令人如痴如醉。

 

各個樂部的齊奏,確實展現了他們令人羨慕的默契。圓號和小號各自的齊奏,無疑是完美無缺,音色高亢華麗,份量滿而不膩。不得不提木管的融合真是令人讚嘆,雙簧管把旋律交給長笛時,那個接口可謂天衣無縫,不論是音色、音量、呼吸都能夠做到一模一樣,即使是不同樂器都毫無違和感,那種合拍實在令人羨慕。高聲部木管樂每次出場,不論是聲音,或是視覺上都是發光發熱的時候。降E單簧管及短笛的樂手每次上場都展示出無比的集中力,熱情和果敢的演奏,音色一致得如一支樂器一樣,一點都不刺耳,靈活而圓潤,好像站在投射燈下般閃耀。大提琴攝人的齊奏實在痛快,這些具重量、有力的演奏是梵志登的強項,他總是能夠把它演繹得好像要吞噬一切的魔王,令人心寒,但又想再次體會那種快感。

 

可是,雖然以樂部為單位十分合拍,但綜觀整個樂團的話,就有不少不合拍的地方,樂部間差了一點溝通,敲擊樂不時出現跟樂團時機不太緊扣的情況,這與邀請了不少其他樂團的樂手及排練不足有關。而且各樂部的音色這次就不太和諧,不時有一種各有各忙的感覺,雖然馬勒從來都不會讓任何一件樂器輕鬆下來,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在一片忙碌中有呼應就更好了。

 

終章的處理十分明亮,感覺確實是用了最後一道力去把音樂推向全晚的高潮,但無疑是有點力不從心了。音樂如煙火般燦爛,很美,但是少了一份觸動人心的內勁,未能把音打盡心底,大概是重音的處理可以更結實吧,帶着一份空虛完結,有點可惜。

 

整首馬勒第三交響曲,展現了樂團的高技巧,集中而合拍,但一個又一個生硬的標準答案,稍微令到音樂失去了牽動人心的魅力,有點可惜。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