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能被歸類的感官體驗——談池田亮司的《superposition》
文︰羅潤庭 | 上載日期︰2016年8月25日 | 文章類別︰導賞文章

 

©Kazuo Fukunaga, Courtesy of Kyoto Experiment
節目︰superposition »
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演出單位︰池田亮司 »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城市︰香港 »
藝術節︰新視野藝術節2016 »
藝術類別︰音樂 »

在過去二十多年以來,日本影音創作者、藝術家池田亮司以其獨特的視覺及聲音美學影響著當下不少創作者和藝術家。自1995年出版的《1000 fragments》,池田以其極簡、細緻、精準和富有意境的聲音美學震撼整個電子音樂界。在1996年,著名的英國多媒體出版公司Touch出版了《+/-》,奠定了池田在國際間的聲譽。池田的聲音及音樂作品大多以正弦波(sine wave)、白噪音(white noise)、干擾信號及高低頻率的聲音等簡單元素構成;在過去二十多年間,以這種獨樹一格的聲音美學重新定義電子音樂的可能性。

 

池田亮司的作品一直以來獲得廣泛的關注與認同,他的影音現場及影音裝置作品在世界各地的藝術節、國際性展覽或美術館均見蹤影。在2001年,池田以其作品《Matrix》獲得奧地利國際電子藝術競賽的數碼音樂界別的金獎;在往後的幾年,他在歐洲多國、英國及日本等國家作其個展和演出。在2012年,池田在柏林的漢堡車站美術館作其個展《db》,並在同一年獲得德國卡爾斯魯厄ZKM媒體藝術中心的Giga-Hertz獎;而池田在2014年另獲Prix Ars Electronica Collide@CERN。

 

池田亮司的創作不止於電子音樂。他曾於接受媒體訪問時,形容自己是一位作曲家,將視覺、聲音、顏色、張力與數據組合,並將這些元素編排入一種藝術形式當中。這種藝術形式可以是現場表演,可以是裝置,可以是公共藝術項目,也可以是電影。綜觀池田過去的創作,他利用各種藝術形式呈現他對訊息、數學、物理、人類感知的思考。在當中,池田在一次訪談當中特別地強調數學在他的創作當中的重要性,很多的創作都是由數學原則出發,他並說:「數學是最純粹的美。」這解釋了為甚麼池田的創作呈現出精密、準確與理性的維度。

 

是次的新視野藝術節演出作品《superposition》是由2012年的巴黎秋季藝術節委約,並在法國的拉維列特公園、日本的山口情報藝術中心及德國的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進行其他部分的創作。自2012年開始,《superposition》已經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澳洲的Carriageworks和澳亞藝術節、英國倫敦的巴比肯劇院及日本的京都國際藝術節等場合演出過。

 

《superposition》相信是池田亮司近年以來最矚目的作品之一,亦是池田本人眾多作品中較為特別的一個。這個作品的靈感源自於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中的數學概念,池田將其思考轉化為不同的訊息與畫面,並分配到二十一個大小不同的電子屏幕及投影。在這個表演當中,電子屏幕及投影不單呈現了一個巨大的整體,而每個屏幕亦獨立顯示不同的訊息與影像。當影像不再是以單一的屏幕來呈現的時候,觀眾的眼睛不再集中於單一的畫面,而是在不同的畫面中遊走。此外,池田利用抽象與具象的影像素材及訊息,令觀眾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去體驗演出,所以這個作品的詮釋是開放的。

 

在過往的影音演出中,池田亮司通常會以表演者的身分現身於觀眾面前。而在《superposition》中,池田退於幕後,並起用兩位表演者參與演出。表演者在整個演出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當中很多影像的效果都依靠兩位表演者與不同的裝置、工具進行即時互動。表演者的參與豐富了整個演出,也令人思考人與數學之間的聯繫。

 

《superposition》在聲音與音樂上,池田亮司貫徹其簡約及細腻風格。而池田這個作品的聲音與音樂的處理表現出不同的層次與階段。整整一個小時的表演中,池田將聲音與畫面作不同程度的同步,並與舞台上演員的活動構成多個段落,這些不同的段落構成一種的張力。聲音、影像、表演三者是互相緊扣,是一種不能被歸類的感官體驗。

 

毫無疑問,這個作品既是現場影音演出,也是一個多媒體劇場作品,亦是一部實驗電影。這種介乎於劇場表演與影音表演的方式令人聯想起池田曾經參與的日本藝術共同體Dump Type的作品。池田在《superposition》中作了一次大膽嘗試,跳出了既有的影音演出框架,並在這個作品中進一步思考當下數碼美學、聲音和影像的感知與其呈現的方式,將嶄新的視聽經驗傳遞給觀眾。

 

 

本文章並不代表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之立場;歡迎所評的劇團或劇作者回應,回應文章將置放於評論文章後。
本網站內一切內容之版權均屬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及原作者所有,未經本會及/或原作者書面同意,不得轉載。

 

 

 

聲音藝術家。自2008年開始,其活躍於港本地及海外展覽、駐留項目以及藝術節。